不过好在,这个剧组的演员们,大家都是很乐意听陈曦去讲戏的。
尤其是陈放,更是会很多次来虚心请教。
比如现在就是,陈曦正在和陈放进行高启盛这个人物的深度剖析。
“高启盛这个人物,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他是个变态,他才是全片当中最恶的那个人,这个恶的程度,甚至比之高启强,还要更甚,他是没有心的,他的血是冷的,你要说他唯一在乎的东西,那就只有自己的哥哥。”
陈曦面对陈放,认真的剖析着角色。
“啊?这样的吗?”陈放自己都愣住了:“明明我看剧本的时候,都以为这个角色就是很单纯的那种。”
“不,高启盛他就是属于那种,从小生活环境就很不好,然后加上自身性格孤僻的原因,经常被欺负的那种孩子,然后多多少少就造成了他心理上的扭曲,在他看来,除了从小保护他照顾他的哥哥,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在乎,这种,就是心理变态。”
“也就是所谓的反社会人格是吗?”陈放认真的总结道。
“对,就是这样。”陈曦点头:“所以他才会做出贩毒这种事,才会为了自己的哥哥,选择去赴死,所以你一定要把那种变态的感觉演出来。”
高启盛这个角色,其实也挺照映现实的。
这种人其实并不少。
和校园暴力多多少少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很多小时候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孩子,多多少少也都会养成一种孤僻的性格。
再加上家庭环境,不可避免的就会有一种自卑心理。
那么根据影视学的影视人物心理人格塑造学来说,其实也很逼近心理学上,对于这类人的定义。
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类孩子入手去分析高启盛这个人物。
这种孩子,一般会走上两个极端。
要么,从此产生对读书,上学的心理阴影,选择逃避。
最终学业失败,造成人生上的不自信,最终导致前途尽毁。
不过索性这一部分孩子还没有变成恶龙,没有造成真正的心理扭曲。
可是还有一部分天生就比较脆弱的孩子,他们就非常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
他们不会当场爆发,而是会把那些东西一层一层的加码起来,然后层层叠加。
最终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爆发。
你会发现,他整个人都变了。
变得扭曲起来。
可能因为一直以来的经历,他们甚至会丧失对整个社会的热情和热爱,还有最关键的,共情。
在这一刻起,他们就已经称不上是正常人了。
这样的孩子,是很可怕的。
很多有姓有名的大案缔造者,一些凶恶至极的罪犯,往往人生拥有大差不差的共同性。
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就是为什么说,人在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足以改写一个人的一生的原因所在。
高启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他的第一次爆发,来自于想要开小灵通店,然后舔着脸去巴结以前的老同学。
最终听到老同学酒醉之后和KTV女生说的话的缘故。
那个老同学是这么说的:“那个高启盛,就是废物一个,垃圾来的,学习好有什么用,不就是我的小弟,让他干嘛他就干嘛,我的作业都是他写的,哈哈,你说搞不搞笑?他回来之后,我们啊,再逗逗他。”
这是高启盛通往极恶之路的第一次爆发。
他真的是奔着杀人的目的,去打的老同学,一点留手的目的都没想过,就是想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