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陈汐背着竹篓也就算了,可徐清辉居然还提着一个木桶,海月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再看两人的穿着打扮,呵呵哒了,蓑衣还有帽子,活脱脱一副乡野民夫打扮。 “谌娘子,春娘被张妈叫去帮忙了。这个垂纶是要我帮你拿还是您自个儿拿?” 陈汐对海月的称呼虽无变化,但语气和表情明显有所不同。 “呃,我自己拿吧。” 虽然也不知道西湖里能不能钓上鱼来,但是三人的架势还是做的很足的。 海月把袖子也做了收紧处理,尽管没有穿蓑衣,但是受气氛感染,她还是在出门前收拾了一下行装,看起来便利又简洁,发型也是直接束马尾了事。 “鱼饵就是这个啊?” 她大吃一惊,居然是用碎虾肉,难怪要背竹篓,里头不仅装了干粮做饭点,还额外放了一小盒碎虾做鱼饵。 她怎么记得在现代时,老爸都是用蚯蚓做饵嘞? “不用大惊小怪,鱼饵嘛,顾名思义就是能让鱼儿上钩的饵,不管用什么做饵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要上鱼儿上钩。” “饶舌。” 见他说的振振有词,海月只觉得像是自我显摆的诡辩之词。 不过他说的也不无道理,饵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能不能钓上鱼来。 “你知道小猫钓鱼吗?” “什么钓鱼?” 陈汐正竖着耳朵听两人对话呢,海月一副要讲故事模样,陈汐立马来精神了。 “小猫钓鱼。话说啊,小猫饿了,想要钓鱼吃,于是呢,它就来到了河边钓鱼。可是等了好久也没钓到鱼……” “所以你要是再说下去,这个鱼啊,恐怕都要跑光了。” 徐清辉自然也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故事,颇为新鲜。但他可没忘记今日的目的,就是来钓鱼的。 这话音一直不停,鱼儿哪里会上钩,岂不是白忙活了? “嘘!回头再讲故事结尾,我们先垂钓。” 海月会意,调转注意力,开始集中精力在钓鱼竿上。 阳光忽隐忽现,出现的时候倍感温暖,海月趣味地看向旁边的主仆两人,感觉不下雨穿这么惹眼出来钓鱼,实在是奇葩。 约摸一炷香不到,徐清辉的鱼竿就动了,轻松一拉线,居然是一条金色大鲤鱼,三人都很雀跃。 陈汐把鱼取下来放进装了半桶水的木桶内。海月直接放下自己的鱼竿,索性蹲下来看桐里的鱼。 还挺大个的,也不知道这湖里的鱼多不多。 “在我们那边,西湖的鱼是被保护的,不能随便去钓,不然会被罚款。” “还有这事?” “你不知道的可多了。我们那里是八百多年后了,很多东西啊,都变得面目全非啦。喏,就你身上这蓑衣,都快成非遗了,手工制作特别少,好多精湛的手艺已经快失传了。若不是像李志成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慢慢把老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并且做了推广和保护……” “怎么不说了?” 见她突然安静下来,他竟有些好奇她口中的那个“现代”,也好奇她口中的金甯和李志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他更好奇她口中的徐师兄。 “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你们呢,就好好做好你们的传承吧,比如你编撰乐谱,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保护和传承。清明大哥把斫琴技艺推广到海外,并且把徐家的技艺教授给更多的工匠,其实也是一种传承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