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杨烜思忖良久,说道:“谢老前辈好意。我将留在金田,襄助太平军起事。”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既不说要加入太平军,更不提背离太平军。
曾天养是个老江湖,误以为杨烜心存顾忌,想保住自己的兵权,便说道:
“杨老弟,有件事你要明白。咱们参加金田团营,以团营为基础组建太平军。老弟之前是黑旗军司令,团营后改编为太平军,你的老部下仍归你指挥,天王并不干预。”
金田团营是太平军历史上的大事,为金田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金田团营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为日后太平军山头林立埋下了隐患。
正如曾天养所说,金田团营以宗族、地域为基础编建太平军。曾天养是曾氏族长,曾氏四百余人团营,编为太平军后,仍归曾天养指挥。
日后,杨秀清做军师,总揽太平天国军政。他虽有权节制各殿兵马,却不能干预各殿内部事务。
首义五王中,萧朝贵统领西殿兵马,冯云山统领南殿兵马,韦昌辉统领北殿兵马,石达开统领翼殿兵马。各殿内部人事、赏罚都由他们各自说了算,事后奏报洪杨而已。
即便像秦日纲、胡以晄这样没有封王的人,也仍能指挥各自嫡系,他人不得染指。
譬如秦日纲是贵县龙山煤矿的矿头,金田起义时带了两千矿工。这两千矿工一直跟着秦日纲,算是秦日纲的嫡系兵马。直到天京事变后,秦日纲伏诛,这些嫡系兵马才转隶给他人。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说A.PP^>
张钊、单芳等四支艇军继续据守新圩、江口圩等战略要地。生逢乱世,广西又兵荒马乱,艇军可选择的路径不多,要么投降太平军,要么投降清军。
张钊等人既与太平军不合,必会倒向清军。之后,艇军控制大湟江口,太平军就难以进入浔江,也难以从外界获取补给。
侯志、关具等三支艇军离开大湟江口,重新占据商业重镇戎墟。在此之前,戎墟是艇军大本营,受张钊、单芳控制。
张钊等人率领艇军叛离太平军,是太平天国早期一件大事,影响极为恶劣。他们据守大湟江口,把太平军封锁在紫荆、金田地区。
历史上,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缺少水营,无法攻占大湟江口,只得在紫荆山区兜兜转转。直到罗大纲攻占永安州,太平军才找到落脚地,在永安建制封王。
(国际上,欧美、苏联历史学家大多批评洪杨不重视艇军,没有费心笼络艇军,导致张钊等人倒向清军。实际上,张钊等人反复无常,重财轻义,不可能真心归顺太平军。)
张钊等人走后,金田村周围只剩下三支艇军,即任文炳、罗大纲、杨烜三部。
任文炳态度动摇,对太平军越来越失望。
罗大纲与萧朝贵非常投缘,他有心归降太平军,但实力不济,战船不多。
倒是杨烜态度尚不明朗。黑旗军水营较为精锐,可与艇军一战。若能争取到杨烜的支持,太平军便有机会打败艇军,进而进入浔江,冲破清军的包围封锁。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情况不妙,久病在身的杨秀清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