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洋命令步三团继续向谅山方向进击,只留下少许兵力守卫同登,此举大出越军的意料。
按照越军的预想,征越军必将在同登停留,攻克同登周围的嘉幕山、扣考山、班庄等要隘,方有把握南下谅山。
越军的打算是,先在同登镇略作抵抗,能守住同登镇最好。如果守不住同登镇,就等到傍晚,再发动突袭。
同登地区湿气很重,山涧纵横,早晚时候雾气迷漫。届时,越军熟悉地形,就能扬长避短,趁机反攻同登镇。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历史上,中越多次交战,越南人凭这种方法,屡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有时候,他们甚至还趁北方王朝虚弱,出镇南关袭扰两广。
有些狂妄的越南人甚至宣称,“木棉花开的地方都是越南的领土”,试图染指两广。
这一次,征越军兵行险着,以少部守卫同登,主力直扑谅山去了!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五孔石桥,这座通往谅山的钥匙,就这样落入了征越军手里。三团长冯子材留下一个连队守卫五孔石桥,与同登的冯海洋部遥相呼应。他自己带着剩下两千多人,继续奔袭谅山。
却说冯海洋留了一千人马守卫同登,深感责任重大,兵力单薄。他一面调兵增援,一面布置防御。
整个同登镇已经人去屋空。冯海洋也不客气,下令拆除房屋,加固营寨。越军擅长游击,在同登镇设立的营寨十分简陋。
事出紧急,征越军利用越军的营寨,加固加高栅栏,拓深、拓宽营寨外的壕沟。
除此之外,同登四面环山,山上埋伏了很多越军。冯海洋无力进攻山头,便分派人马放火烧山,逼迫越军现形。
嘉幕山为同登地区制高点,越军在此设有观察点,又在嘉幕山附近埋伏了一千人马。征越军在同登地区一举一动,都被越军看在眼里。
如今正是枯雨季,山上相对干燥,地上积了一层落叶,大火一点即着。
嘉幕山上的越军守将,当即沉不住气,决定提前发动攻击。手下阻拦他,说道:
“将军,上峰还没有发出命令,咱们贸然出头,友军若不配合,咱们孤军奋战毫无胜算。不如再等一等,看上峰作何决断。
“若上峰下令反攻,各支部队齐心协力,方有反攻同登的可能。若上峰下令撤守谅山,咱们贸然出击,既乱了上峰的部署,又置自己于险境,岂非不智?”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打仗是件极为凶险的事,若战事不利,轻则丢城失地,伤亡部属,重则危及社稷。同样的,战事的胜负于将官的荣辱关系极大,胜了自然要加官进爵,败了甚至会株连家族。
因此,前线统兵将官心理压力极大。加上军情瞬息变化,敌我情况不明,前线统兵官往往会犹豫不决,难下决断。
后方不明真相,往往指责前线统兵官无能。后人读及史书,由结果倒推原因,凭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亦随意指责前线统兵官优柔寡断。
只有当事人,方知道前线战事的凶险,方理解指挥官的艰辛。征越军这边,冯子材不敢放手进攻谅山。越军这边,嘉幕山守将同样犹豫不决。
守将叹口气,说道:“敌军人马不多,却敢于放火烧山,摆明了就是要逼迫我们出战。上峰一介书生,只会纸上谈兵,凡事没有决断。
“等他发出了命令,大火都要烧到嘉幕山了。况且,时已下午,不久就要天黑,令旗都看不清了,上峰只能派人传递手令。
“大火烧山,音讯不通,不等北贼进攻,咱们自己就要陷入混乱了。我宁可战死,也不要被大火烧死,更不愿被北贼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