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后,粤匪攻破江北大营,德兴阿一败涂地,皇上自然不会再用他了。
“最近,皇上又看重了湖北前线的多隆阿。但多隆阿出身一般,资历太浅,不敢回京。此公真正是个练兵之才,见识非凡。他料定这不是个好差使,宁愿呆在湖北前线打仗。”
若以资格、威望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倒合适编练新军。郭嵩焘与他共过事,对他观感极差,但也很关心僧格林沁的去处,问道:
“山东境内的民变,次第勘平。僧王下一步行止,国人颇为观注,朝廷可有安排?皇上会不会让他主持编练新军?”
塔读@-读小说
听到这个名字,肃顺和高心夔都有些不解。景寿是出了名的木讷、笨拙、沉默寡言。若让他编练新军,岂不是赶鸭子上架?
不过,深思一番,便知郭嵩焘的心思极深,景寿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甚至说是唯一的人选。
富察.景寿,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此人出身贵胄,十四岁那年便赐头品顶戴,送入上书房读书,与咸丰、恭亲王奕?算是同学。十五岁那年,景寿娶了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
景寿这种身份,论亲,论贤,负责编练新军绝对够了。他虽然木讷,其实大事不糊涂,只是不喜欢争权夺利而已。
肃顺可以奏请咸丰,请景寿主持编练新军,再派一个心腹帮办。景寿不喜欢沾染是非,必会把编练新军的大权,拱手让给肃党。
肃顺笑道:“筠仙的意思,我已经领会了,是让景寿挂个名,另选人掌握新军实权。你那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郭嵩焘算是湘军的人,而这支新军,无疑将与湘军分庭抗礼。他不便举荐湘军的人,便故意说了个不可能被肃顺采纳的人选。他说:
“皇上与帝师杜守田感情最深。杜受田死后,又垂青于杜受田的儿子杜瀚,提拔杜瀚做了军机大臣。不知道杜瀚愿不愿意主持编练新军?”
肃顺摇头道:“要练新军,就得在京城之外的地方练。杜瀚肯定不愿意离开京城,更不愿意离开军机。他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