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1850再造中华 > 第674章 人才流动

第674章 人才流动

一方面,帝国最擅长优待俘虏、统战人才,给出大量优厚的待遇,吸引官员南下。杨烜认为,决定事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为路线政策,二为人才。

路线政策是由中央制定的,确定之后就不会更改。路线确立之后,决定事业成败的因素就是人才了。为此,帝国的人才政策特别优厚,用人机制更为公平。

南方人口多,文教兴盛,科举人才辈出,南方籍的进士、举人始终比北方多。很多南方官员见家乡在帝国治下发展得欣欣向荣,欣然返回南方,投效帝国。

另一方面,帝国正在大力发展工业,上升通道宽阔。工业化会养活更多的人口,会带来大量的机会,会提升整个国家的效率,会提高社会分工的复杂度。

尤其是,帝国实行统制经济,工业化的速度会更快。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在政府的强有力调控下,统制经济将发挥更大的效力,给整个国家、社会、政府、军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反过来,工业化也将需要更为高效的行政机构,需要更多的政府官员,需要战斗力更强、人数更多的军队。

满清经济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收税,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应付上级、管控下级、捕盗、治乱,官员上升通道极为狭窄。

人往高处走,是人才当然要优先向中华帝国流动了。

郭嵩焘却另有高见,说道:“雪琴,我在中华帝国无根无源,去了之后也难有多大影响力。但在大清,皇帝信任亭翁,亭翁信任我。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我的主张,大多能成为帝国的政策。我想,我在大清,可以对朝政实施强有力的影响。仅此一项,或许就能解救无数黎民百姓。”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彭玉麟点点头,不无遗憾地说道:“筠仙说得有理。不过,我想,中华帝国与大清皆为中国。用不了几年,中华帝国就会率军北伐。

“到时候,最好能够南北议和,促成南北的和解,减少人民的伤亡。那时候,你就是最好的北方代表。”

郭嵩焘哑然失笑,说道:“我倒没想过,还有这一着。”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