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正文卷第三十四章白杆兵以步克骑,戚家军冒雨突围突然冒出的伏兵,杀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箭雨过后,埋伏在山坡上的八旗兵也居高临下趁势杀出。 明军也在贺世贤的率领下同建虏拼杀了起来,一时间兵器撞击的金属声,同战马的嘶鸣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两千明军中大多披甲,尤其是其中半数是贺世贤的精锐家丁,战力还是十分强悍的。 许多中箭的明军仅仅是负伤,仍然带伤坚持同鞑子拼杀。 不过明军毕竟是仓促应战,加之人数也处在绝对的劣势,很快就落入了下风,不一会的功夫就几乎伤亡了一半。 战场上到处都是倒下的战马同双方士兵的尸体。 已经身中数箭的贺世贤,此时酒也醒的差不多了。 他明白如今自己已经陷入了鞑子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次恐怕是难以脱身了。 这时副将说道:“贺总兵我们已经中了鞑子的埋伏,末将拖住鞑子,你赶紧率领剩下的精锐家丁突围。” 数月前贺世贤同李献忠的辽东铁骑相互配合在鸦鹘关外痛歼数千正红旗。 之后他也一直以辽东铁骑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武装自己的家丁。 在抚顺关外他的主力家丁也曾与岳托的镶红旗对战过多次,并不落下风。 本以为可以像李献忠一样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如今看来不过是黄粱一梦。 很明显此前的那些八旗兵并不是他们的主力,自己中了诱敌之计。 他说道:“张副将你想办法突出去,告诉后续部队赶紧退回鸦鹘关,不要轻兵冒进了!” 然后他朝辽阳的方向望了一下说道:“我贺世贤有负重托,又有何面目再回去见袁经略,今日也只有以死报国,为自己赎罪了!” 说罢贺世贤便率领身边的精锐家丁朝鞑子杀了过去。 贺世贤手下的骑兵本身也是明军精锐,尤其是其麾下家丁战力也是相当的强悍的。 虽然他们陷入重围,但在贺世贤的带领下仍然奋力拼杀,没有丝毫的畏惧。 竟然在八旗的包围圈中来回冲杀,也斩杀了不少鞑子。 贺世贤本人更是在阵中不断挥舞着自己手中的大刀,一连斩杀了数名正红旗的牛录额真。 连代善也不得不感叹道:“此人虽说是有勇无谋,但也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贺世贤勇猛地表现,早就引起了鞑子弓手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破甲重箭插在了他的身上。 纵然他身披铁甲也是扛不住的,最终贺世贤身中四十余箭力竭而亡。 贺世贤阵亡后,明军的士气也开始跌落了下来。 面对鞑子的劝降他们直接用杀敌给予了回应。 张副将更是带人进行了数次冲杀企图突围报信,可惜此时除了两红旗外,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同皇太极的正白旗也已经加入了战斗。 最终这两千明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明军的顽强拼杀也给鞑子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加上之前攻打新奠堡的损失,汉军包衣足足战死了1500多人,八旗兵也付出了500人的代价。 不过在斩断了明军最精锐的“箭头”之后,剩下的仗就好打多了。 很快那些汉军包衣就攻克了新奠堡,并在新奠堡的角楼上燃起了狼烟。 后续的明军步兵在看见狼烟后,也加紧行军。 代善等人已经看到了不远处密密麻麻的明军步兵。 皇太极说道:“大贝勒根据情报,后续的明军步卒足有2万余人。此间山路并不宽敞,明军前后相距七八里,我们是无法设伏的。” 代善明白皇太极的意思,狭路相逢勇者胜! 贺世贤的两千人大多是他的精锐家丁,披甲率也比较高,所以战斗打的相当激烈。 根据情报明军的步卒大多是来自西南地区的土司兵,装备的布面甲很少,铁甲更是凤毛麟角。 八旗劲旅只要发挥自己骑兵的优势即可! 此时明军后续的步卒已经距离新奠堡很近了,不过很快他们就停下了脚步。 因为一众穿戴着红、蓝、白三色铠甲的骑兵正排列整齐的出现在了他们前方,只见一人将贺世贤的首级挑在枪尖,高喊道:“贺世贤已死,你等还不速速投降?” 然后大量建州骑兵飞驰而出,无数马蹄震动使得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贺总兵已经被斩首了? 明军一下就陷入了慌乱之中。 湖广永顺宣慰司都指挥使彭元锦赶紧命令其下属的司兵结阵迎敌。 顺宣慰司下属的司兵多是苗族士兵,他们曾经多次响应大明的号召参与平叛,立下了不少功勋。 彭元锦明白此间道路狭窄,身后又有大量的明军堵住道路,此刻若是后撤,他非但跑不了,而且还会被建州的骑兵一路掩杀,最终引发明军的彻底溃败。 很快他手下的司号手就吹响了手中的号角! 听到号角的永顺苗兵赶紧结阵,盾牌手在前,长枪兵在后。 此时建虏的箭雨就射入了明军的阵中。 永顺军中披甲兵并不多,故而鞑子的弓箭还是射翻了不少人,引起了一阵小混乱。 明军的步兵尚未完成结阵,此时建州的重骑兵就已经杀到了。 这些苗兵松散的阵型,根本就挡不住建州重骑的冲击。 由白摆牙喇组成的重甲骑兵,轻而易举的就冲入了阵中。 这些苗兵也是以凶狠见长的,很快他们的长矛手就奋不顾身的刺向了这些八旗兵。 永顺军毕竟也是久经战阵的劲旅,苗兵也是经验丰富,知道他们根本就刺不穿八旗兵的重甲,便直接刺向了他们的战马。 一时间战马的嘶鸣声,响彻整个山道,不少八旗骑兵更是从战马上掉落了下来。 不过双方的装备差距实在太过巨大,这些穿着布衣,皮甲的苗兵根本就不是身穿三重重甲八旗兵的对手。 而苗兵的弓弩也射不穿八旗兵的重甲。 尽管永顺军拼死抵抗,也只是稍稍延缓了八旗兵的冲击。 此时在阵前拼杀的莽古尔泰,发现了正在指挥苗兵作战的彭元锦,身穿一身鱼鳞甲的他在苗兵中还是显得十分显眼的。 莽古尔泰拿起了自己的三石弓,冷静地选择了一只破甲箭,拉满弓弦,将目光锁定在彭元锦的身上。 随后他稳定了一下呼吸,然后释放了弓弦。 破甲箭从弓弦上射出,划破长空,一箭射穿了彭元锦的胸膛,他随即坠马。 原本苗兵就处于下风,自己主将阵亡,更是加速了他们的崩溃。 群龙无首的苗兵开始乱做一团,打的毫无章法。 终于他们胆怯了,有人开始逃跑,最后演变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溃败。 莽古尔泰此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步兵面对骑兵一旦开始逃跑,将自己的后背暴露给对手,那就彻底完蛋了。 接下来就是骑兵们最喜欢的追杀环节。 他们可以吹着口哨,挥舞着手中的兵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击杀敌军,而并不用担心自己出现伤亡。 这场战斗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大屠杀,八旗骑兵追着明军一路掩杀,而那些汉军包衣则在后面一路寻找漏网之鱼。 后面的几路明军也被败兵裹挟,冲乱了阵型,几乎就形不成有效地抵抗。 也就是抚顺关明军的鸟铳手们利用地形给予八旗骑兵一定有效的杀伤,但很快他们也被从冲上来的骑兵格杀。 明军可以说是一溃千里,整个山道上叠满了明军的尸体,建州的八旗兵直接追到了鸦鹘关下才作罢。 幸亏此时天色已近黄昏,不少明军得以躲过了八旗兵的追杀。 贺世贤出关的时候明军总共是2万2千人,结果陆陆续续逃回鸦鹘关的明军只有6千余人。 抚顺关总兵贺世贤、副将张奎发战死;湖广永顺宣慰司都指挥使彭元锦,保靖宣慰司宣慰彭象乾,酉阳宣抚司宣慰冉跃龙等指挥官尽皆战死。 当贺世贤战死,出关明军大部阵亡的消息传到辽阳的时候,辽东经略袁应泰面如死灰。 手足无措的他,甚至还不如得知萨尔浒大败后的杨镐。 杨镐好歹还知道第一时间封锁消息,将败兵隔离在军营,然后赶紧通知幸存的东南两路大军撤退。 如今的袁应泰则是毫无作为,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内发呆。 无奈之下,阎鸣泰只得代替袁应泰发号施令,谁让自己有一个“善守”之名。 之前宽甸的形势虽然不好,但阎鸣泰怎么也想不到,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宽甸六堡就已经被建虏攻占了五个,阵亡守军六千人。 如果再加上贺世贤本次出击战死的一万六千人,明军此时已经阵亡了2万2千人。 这简直就是杜松、马林在萨尔浒大败的翻版。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阎鸣泰,一边将战报传回京师,一边私下向李献忠求援。 虽说鸦鹘关尚有五千宣府边军守卫,但如今南线明军士气低落,若是鞑子趁势杀入清河甚至逼近辽阳,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在阎鸣泰看来,即使李献忠不派出辽东铁骑,好歹也应该派出一些火铳手协助守卫鸦鹘关。 这场大败之后,袁应泰的辽东经略肯定是保不住了,但是辽东不能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