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246章:苏良下扬州!能打败谣言的只有谣言

第0246章:苏良下扬州!能打败谣言的只有谣言


  <\/b>十月十二日,午后。

  苏良思索再三后,决定提前下船。

  他若坐官船抵达扬州城,即使扬州知州苏舜元不曾安排盛大的欢迎仪式。

  那些与唐家有旧、或曾与苏良有过生活交集的人也必然会前来迎接。

  毕竟,当下的苏良实乃大宋第一宠臣,未来前途无量。

  谁都想沾一沾光。

  苏良理解这种心情,但一旦被这些人围住,自己将整日都处在阳光下,根本无法处理正事。

  此外,他必然会被一些人盯上。

  到那时再去想根治扬州的钱荒之策,恐怕就困难了。

  当即,苏良告知唐泽和唐宛眉,他将与曹护等人搭乘其他船只入扬州。

  而当下的两艘船,务必要行的慢一些,在十月二十八日入扬州城即可。

  依照目前的速度,这两艘船十月十八日便能抵达扬州城。

  但苏良令船只晚十日抵达。

  十日,足够苏良了解当下扬州城的局面了。

  交待完一切后,苏良和曹护等人便坐上了一艘商船。

  ……

  这几日。

  苏良一直都在精读从张方平那里借来的书籍,顿觉受益匪浅。

  扬州城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铜钱流动不足,而非铜钱总量不足。

  朝廷送来的铜钱只能在短时间内压制钱荒进一步爆发,却不能根治。

  若让铜钱在市场流动起来。

  必须要让扬州城的富商巨贾们将自家钱库里囤积的铜钱都流动起来。

  ……

  十月十八日,近黄昏。

  苏良、曹护等十余人终于来到了江河交汇的扬州城。

  临大海、靠长江,衔运河,雄三楚、冠九州。

  唐朝时期的扬州,被誉为淮南第一州,乃是当之无愧的运河第一城。

  当时的商贸繁荣程度仅次于长安与洛阳。

  那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有钱就要来扬州消费。

  扬州的风月场所堪称天下一绝,就连唐代杜牧都留下了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末之乱后,扬州因战乱衰落了一些。

  当下虽有恢复,然与盛唐之时仍有差距,不过扬州人在骨子里还是非常骄傲的。

  因大运河穿城而过,扬州城水多、船多、桥也多。

  苏良已近六年都未回到这里。

  虽满眼都是陌生人,街道店铺的招牌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对城内的主要街道仍非常熟悉,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

  他带着曹护等人从扬州南水门的官河上,坐船直达扬州花市。

  扬州城最有特色的区域便是贯通南北的官河。

  这条官河两侧,分布着扬州城最繁华的商贸市集。

  有花市、鱼蟹市、酒馆、茶肆、青楼等等。

  可能因钱荒的缘故,当下河畔上的行人并不是很多。

  苏良并未直接前往扬州城西北角的州治衙门,而是命曹护在临近花市的开明桥附近租下了一座小院。

  ……

  十月二十日,晚。

  苏良坐在屋内,翻阅着曹护命人送来的一条条情报,不由得有些头大。

  他看了近一个时辰,才对当下的扬州城钱荒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扬州城钱荒的主要起源,确实是因青苗钱和免役钱。

  百姓对钱币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物价上涨,钱重物轻。

  扬州知州苏舜元一方面向朝廷求助,一方面减少海外贸易的铜钱输出数目,加强钱禁管理。

  但收效甚微。

  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商人们不是很配合。

  大商人们对新法的各项措施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特别是开封府试行市易法后,限制了富商巨贾们对市场的控制。

  若扬州城的大商人们都能配合州府,将私库中的铜钱流转出来,钱荒问题绝对能解决。

  但此等对他们有害而无利的事情,后者根本不可能去做。

  并且,扬州尤为依赖商贸。

  大商人决定着扬州的商税及无数百姓的生计。

  扬州知州苏舜元也不敢逼得太紧,不然大商人们有可能携带家产离开扬州城。

  由于扬州海运发达。

  一些富人携所有财产前往海外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对待大商人,只能引而不能压,不然谁还愿来扬州做生意。

  更何况。

  当下的扬州与长江以南的苏州、杭州、明州、台州、泉州都有竞争关系。

  朝廷运来的铜钱已投入扬州市场。

  此举暂时减缓了“钱难得而谷帛贱”的程度,但犹如抱薪救火、扬汤止沸,并无法彻底根治钱荒问题。

  最后。

  苏良从情报中挑选出了扬州城的四名大商人。

  其一,掌控扬州船运的船商、扬州商会总把头曹四爷。

  其二,掌控扬州花市与鱼蟹市的敖家大少敖烈。

  其三,拥有十二家风月场所的乔三娘。

  其四,开设了八家质库的空山寺监院惠本和尚。

  若这四人愿意配合,扬州钱荒危机便能很快解决。

  不过,这四人皆认为全宋变法乃是朝廷的欺富救贫之举,与扬州知州苏舜元的关系也并不好。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