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我在异世封神 > 第八十七章 深夜马车

第八十七章 深夜马车


  第八十七章

  几个原本心怀歹意的人吓出一身冷汗,各自纷纷丢了钱就走,连剩余的汤也不敢喝了。

  他们一走后,孟婆大松了口气,接着转身向赵福生正色道:

  “多谢大人高抬贵手。”

  她在这里摆摊可不容易,一旦有事发生,其他人不敢找赵福生麻烦,可怕自此后却无人敢来她这里喝汤了。

  赵福生摇了摇头,看着面前摆的汤碗:

  “是你的汤好,提醒了我。”

  她自以为自己清醒没受鬼的控制,却自大而不自知,幸亏心生戾气的那一刻受汤的热气、香气一冲,顿时反应过来了。

  孟婆怔了一怔,赵福生却转而问道:

  “你平日就靠这摊位营生吗?”

  那婆子点了点头。

  先前那几个男人走得仓促,急行间将凳子带倒了,她一一扶起,又将桌面的钱收了。

  看到碗里没喝完的汤水,她面露可惜之色,将碗内汤水倒成一碗,其他东西收起来放进水盆中泡着。

  此时反正没有客人来,赵福生在这里,一时之间怕也没有其他人敢光顾,她索性也搬了根凳子坐在赵福生的面前,与她闲话家常:

  “就靠这摊位营生,每天卖些吃食,够我自己吃住。”

  “有没有考虑过换个地方摆摊呢?”

  赵福生端起汤,热气顿时笼罩了她的面庞,她的目光晦暗莫名:

  “镇魔司那一条街的店铺如今归属于我的名下,我让人重新修葺一番,到时铺子就空出来了。”

  “……”

  孟婆怔了一怔,露出不知所措的颜色。

  赵福生喝了口汤,和颜悦色道:

  “我们有缘,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你曾答应请我喝汤,我也愿意报答你,若是你愿意,那条街上的店铺你可以先选,如何?”

  “不用、不用。”孟婆一听闻这话,连忙摆手。

  她开始还怕自己的拒绝是不识好歹,但话音一落,却见赵福生笑意吟吟看她,顿时就叹了口气:

  “大人不要奚落我啦。”

  她有些不安的擦了擦手,说道:

  “您有什么想问的话,就直接问吧。”

  赵福生的目光落到她的手上,她手掌颇粗,指关节处可以看到明显开裂的老茧,裂开的茧缝内有洗刷不干净的污垢——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

  她穿的是洗得泛白的粗布衣裳,一条围裙打满了补丁,却洗得很是干净,不见半分脏。

  每日摆摊卖食可不是个轻松活。

  听刘义真说,十年前她来这里寻亲,之后估计没有下文,便留在这里不走,一留十年。

  想到这里,赵福生说道:

  “前两天我接了一桩狗头村的案子。”

  “……”

  孟婆本来以为她有话想问自己,她甚至都做好被赵福生盘根问底的思想准备了,却没料到赵福生话锋一转,竟突然提起镇魔司的案子。

  镇魔司非一般地方,寻常案子也轮不到令司去办,能被她提起的自然是一桩鬼案。

  可孟婆只是个普通妇人,与赵福生的交情也没好到能谈论鬼案的地步。

  老婆子心中忐忑不安,却并没有出声打断赵福生的话,而是双手紧攥着围裙,认真听她接着往下说。

  “这桩案子的厉鬼有些特殊,”赵福生顿了顿,又喝了口汤,才道:

  “不过最特殊的,就是这厉鬼的来路。”

  孟婆越发紧张,两只手将围裙死死抓住,不明白赵福生为何要与她说这些话。

  赵福生不慌不忙:“这鬼的出生见不得光,它的父亲是村中闲汉,到了岁数没有娶妻,因此穷生歹意,便拐了个小娘子带回家中。”

  她说到这里,孟婆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赵福生说话的同时一直在看她,见她神色有异,便知道自己说的话切中她心中痛处。

  这老婆子几乎是有些坐立难安,她急着想要起身,却又强行忍耐着才没有转身就走。

  她泛着血丝的昏黄眼睛内浮现一层水气,极力克制着才没有哭。

  “经过打听,我才知道这村中闲汉拐来的姑娘是从要饭胡同带走的。”

  赵福生放了碗,直直盯着孟婆:

  “我听夫子庙内的刘义真说,你十年前来到这里,原本最初是为了寻亲的。”

  孟婆几欲落泪,赵福生又道:

  “上回你说你原本是常州人,嫁到通州五里县,家中还有一个孩子。”

  她记忆力惊人,与孟婆闲聊之时随口说的话也被她牢记于心中。

  “事后我回去查了一下,通州离这里可不算近,我们万安县所属徐州,从五里县到这里,就是舟车换乘,怕也要走七八日了吧?”

  孟婆轻轻啜泣了一声,低头牵起围裙的一角轻轻擦了下眼角,接着才低声道:

  “走了两个多月。”

  赵福生听她说完这话,愣了一下,接着脸色稍柔,又道:

  “要饭胡同以前鱼龙混杂,汇聚了三教九流,听狗头村的人说,万安县内拐卖的妇女、小孩,几乎都藏匿在要饭胡同,等待转手。”

  孟婆一听这话,低头再低声哭泣。

  赵福生叹了口气,见她这样,许多事情不用再问,她心里都有数了。

  “你当年走了两个多月来到万安县,最终留在这里,是不是打听到你女儿曾在此出现过?”

  她一句话戳中了孟婆内心隐藏多年的伤心事,她几乎再难维持平静,恸哭出声:

  “是。”

  赵福生轻轻的将汤碗放在桌上。

  热气带着米粟的清香袅袅升起,孟婆极力隐忍,却仍发出啜泣。

  好半晌后,她勉强控制住了情绪,挤出一丝笑意:

  “让大人见笑了,提起我的女儿,我总是——”

  赵福生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孩子失踪父母痛哭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好笑的?”

  她语气平静,这话说得孟婆又是泪眼婆娑,怔愣了片刻:

  “是啊。”

  两人这一番简短的对话后,似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孟婆擦了擦眼睛,平复了下心情:

  “我本是常州苏县人,我爹是个屡试不中的秀才,年轻时候与书院的一个同窗关系好,早早替我定了娃娃亲。”

  孟婆不知道赵福生为什么会对她的来历感兴趣,但她与赵福生打了两次交道,对这位镇魔司的令司大人不知为何颇有好感。

  她来万安县已经十年时间,孤身一人。

  这些年来,她一直在这里摆摊,见过来来往往不少客人,也向人打听过自己失踪的女儿,可别人对她的事并不感兴趣。

  期间也遇到过一些试图利用她女儿骗钱的人,也见过不少地痞无赖及市井混子,拿她女儿打趣,久而久之她便不再多说,心里倒闷了满肚子话语。

  “我早年丧母,母亲死后留了一双弟妹,几乎是我带大。”

  她说起过往,语气平静:

  “十九岁时嫁到沈家——”

  “沈家?”

  赵福生听到这里,打断了孟婆的话。

  她想起狗头村中,有人提起武大通拐来的女子时,有说姓张、也有说姓沈的——

  “我父亲的这位同窗姓沈,在当地也算书香门第。”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