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无征兆下,大批厂卫齐出京城,去向不明,动作不明,一时间京城众说纷纭,更让朝堂暗流横生。 居于乾清宫的新君,乾纲独断的明确诸多事宜,这让朝中的诸党各派猜想连连,然谁都揣摩不透新君所想。 “袁卿所忧之事,朕理解。” 朱由校坐于宝座,看向坐在锦凳的袁可立,“萨尔浒之战牵扯很多事宜,逮捕杨镐、李如柏他们,国朝想要重审此案难处很多。 杜松、刘綎、马林这些人都战死了,其他参战者要么战死,要么戍边,如何查,怎样审,就是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何况从朕定下萨尔浒之战案以来,为杨镐、李如柏申辩者众多,想必袁卿也承受很大的压力吧?” 袁可立默言。 在那场大朝会上,天子钦定他主审萨尔浒之战案,虽说被晋升为大理寺左少卿,可袁可立的心里,却没有半分的喜悦。 毕竟此案非同寻常。 杨镐也好。 李如柏也罢。 稍有处置不当之处,必会生出风波,然时下的大明,岂能经受住新的风波? “不过袁卿…恰恰是此案非比寻常,朕才交由你来审。” 瞧出袁可立的心思,朱由校继续说道:“朕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查明真相,要定成铁案,要给战死的大明儿郎一个公道!!” “臣遵旨。” 袁可立当即起身作揖道。 萨尔浒之战惨败出现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也是从此战为转折点,使得辽地局势开始逆转。 朱由校决意定案调查,就是要表明一个态度,要让朝堂知晓,要叫天下知晓,但凡给大明带来重大损失者,不管是谁都必会追究责任,而非是和稀泥一般,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想要逐步的从文官群体手中,将逸散开的兵权聚拢重塑,朱由校就必须要让文官群体清楚的明白,想药插手军事可以,打赢了有赏,打败了有惩,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文武兼济的战略构想。 “皇爷,英国公求见。” 刘若愚低首走进东暖阁,抬手作揖道。 “袁卿,你先下去忙吧。” 朱由校闻言,看向袁可立道:“有朕在,谁妄想影响袁卿审案,朕会来管,袁卿不必分忧此事。” “臣领旨。” 袁可立当即作揖道。 看着离去的袁可立,朱由校双眼微眯,袁可立要能审理好萨尔浒之战案,那算是在朝站稳跟脚了,到时就能进一步重用。 不急。 要慢慢来。 像袁可立这等大才,朱由校不会不重用的。 不过凡事总要有个过程。 “臣…张维贤,拜见陛下。” “免礼,给英国公赐座斟茶。” 看着眼前的张维贤,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 自颁布中旨命张维贤提督京营戎政,其已经很久没有进宫,甚至那场大朝会,张维贤也以染疾为由没去参加。 对此朱由校没有多言其他。 朱由校在等。 等着张维贤来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