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两银子不少,也不多。 对伍长来说不少,对百夫长来说不多。 伍长只是巡逻兵的头目,职级与郑差拨相似,百夫长虽同样不入品级,却掌管着一座坊市的治安。 换算成后世的官职,类似于京都街道派出所所长。 店铺月例、帮派供奉、各种罚款…… 黑的白的林林总总加起来,油水丰厚,百两银子当真不算什么。 然而这捉刀银代表的是心意、态度,人家愿意承你一份情,打算做朋友,长久结交。 “与坊间治安官打好关系,也不错,免了毛贼小偷打扰。” 李平安心中还有另一个打算,日后再遭遇贼人入室,或许还能通过李三换银子,也算是另类创收。 武道修行是个无底洞,江湖同道不远千里送银子上门,不收不行。 当然,银子可以要,官儿狗都不当! …… 建武四十年的春节很快过去,日子照常流逝,太阳照常升起。 时间才是世上最大的公平。 转眼就到了阳春三月。 李平安四门武学勤修不辍,每天都能感觉到进步,哪怕只有一丝丝,日积月累天长地久,终有大成之时。 世上有人天赋异禀,能十几年就能修成武道宗师。 李平安自知根骨平平无奇,悟性也是普通人水准,练功岁数还晚了,早已做好修炼一个朝代的打算。 “一头猪修炼千年……呸呸,咱比猪聪慧多了!” 这日清晨。 李平安来到崇仁坊,熟门熟路的去崔家书铺,发现门口贴的对联换了。 书刊儒释道法…… 卷集诗词歌赋…… 对联写的好坏看不出来,下联左边的落款倒是认识,苏明远。 “嚯,才子题字!” 李平安啧啧称奇,古代人特别注重传承,墨宝就是其一。 日后苏明远学问更进一步,写出流芳千古的诗词,或者步入仕途出将入相,这幅题字就成了崔氏书铺的底蕴。 推门进去。 书铺布置没什么变化,只是来借读的人多了些,伙计正忙着给书生们续水。 李平安来到柜台前,与崔掌柜打招呼。 “崔掌柜,那几本书看完了,再买几卷深奥些的道经。” “差爷这般勤奋,莫非打算授箓入道,回转为良籍?” 崔掌柜解释道:“不是有意打探差爷心思,而是想要授箓入道,考验的典籍多为新作,不同道观亦有侧重方向。” 贱籍并非不能提升为良籍,做道士、和尚就是方式之一。 僧道属于方外之人,朝廷有诸多优待,譬如免除徭役、税负,譬如道牒僧牒可当做路引。 贱籍拿到道牒后,等于出家舍弃了先前身份,再去衙门办理新的户籍黄册,拿到的就是白身良籍。 大抵是先出世再入世,就将身份洗白了! 不过拿到道牒僧牒并不简单,朝廷每年给各道观、寺庙一定名额,需要通过道经佛法考试,重重竞争才能出家。 各处道观考教的典籍不同,所以崔掌柜才会说,需要针对性的看书。 李平安摇头道:“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只是对道经有兴趣。” “那就读先贤古籍,并非是今不如古,而是先贤古籍更接近于道。后人阐释难免掺杂私货,经历一译二译三译,许多新作已经偏离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