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天眼通的功效。 李慕玄对这一佛门神通,大概有了几分了解。 跟其他修行者将观法当作单一手段,用来维持念头清静或辅助战斗不同,天眼通自成体系,有着明确清晰的道路。 不过慧闻方丈应该还有什么没说。 比如怎么将天眼修成慧眼? 而这估计跟佛门的功法、理念有关,神通只是配套的进阶手段。 思索间。 慧闻方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你已经有了观法基础,天眼部分的修行老衲就浅谈一二。” “眼为心之门户,用你们玄门的话,就是人身有一点真阳,落在双目之上,元神可借助这点真阳去看待世间万物。” “然而,我佛门的天眼通却是不同。” “乃是直接以元神视物。” “又称开天眼。” “须知,元神借助肉眼看物,不论如何去修,始终逃不开视觉障碍,而以元神直视,则能看清周围事物的全貌。” “这部分修行对你来说应该不难。” “至于慧眼的修行” 说到这,慧闻方丈顿了顿。 然后起身拿出几本厚厚的佛经,以及一张观想图摆在桌上。 “孩子,伱可知道十二因缘十观?” “十二因缘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十观为观有支相续、观一心所摄、观自业差别、观过去现在未来、观不相舍离、观三道不断、观因缘生灭” “此为缘起法,乃永恒不变之真理,佛观察此真理而开悟。” “而以你现在的修为。” “自然不可能将此法完全参透。” “但若想修成慧眼,就必须明白这些佛理,方才能看破世间虚妄。” 说罢。 慧闻的老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虽然这些佛理算不上佛法的精髓部分,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但佛经么,必然要掺点私货,不说让人完全接受,可耳濡目染下总归会认可一二。 不过这就已经足够了。 孩子啊。 沐浴在我佛的光辉下吧。 “.” 此时,看着厚厚的佛经,李慕玄虽早有所感,但多少还是有些无语。 不过倒也不是反感吧,毕竟修炼别家的手段,免不了被塞私货,就跟佛门弟子想修道门手段,一样得去参悟道理。 而创造手段的人也不是故意如此。 只是法术、神通这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各家道理的延伸。 但正所谓一通百通。 佛门能从佛理上推衍出神通,自己或许亦能从道理上推衍出神通。 说白了嘛,观法的本质就是自身以何种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万事万物就摆在那,佛能看,道能看,自己也能看。 未必要学完佛理才能修成慧眼。 想到这。 李慕玄直接问道:“方丈,若是看完这些佛经,该如何修慧眼?” “心存观想,以自身化菩萨,以自身化佛,站在他们的角度上,以自身佛理看待世间种种。”慧闻方丈认真道:“对十二因缘十观参悟的越深。” “所看透的东西也就越多,也越趋近于佛祖。” “原来如此。” 李慕玄点了点头,然后道:“那我能否以自身道理观之?” “啊?” 慧闻一脸不解之色,劝道:“孩子,你可要想清楚,门户之见要不得。” “儒释道哪家不是一等一的道理?” “现成的佛理摆在这,你只要按照‘十二因缘十观’来修行,将来便能以法眼,甚至是佛眼来看清世间万物。” “以自身道理观之?莫非你觉得自己的道,比佛陀看的更清吗?” “而且,即便你真达到了慧眼层次。” “其能力,可否比肩我佛门的天眼通暂且不说,后续的法眼和佛眼呢?你难道还要继续用自身的道理去补全么?” “再者,你的道理不也是前人道理,学了佛理,佛理便是你的东西。” “你莫非连这点都看不穿么?” “方丈说的晚辈都明白。” 李慕玄开口。 他自身对佛理并不排斥,否则也不会特地跑到少林这来。 但姑且算是自己的一点小私心吧,他更想把这个变成逆生三重的配套手段,毕竟自家三一门的底蕴确实太薄了。 他可以学佛理。 但总不能以后三一门的弟子,各个都抱着一本佛经钻研吧? 其次,就跟慧闻方丈说的那样。 学了佛理。 便是自己的东西。 然而,这其中以那家为主就很重要了,显然,李慕玄更想以自身为主。 所以先定个主次,等日后需要补全道理时,再从佛门、道门、儒家,甚至天下各家的学问里面取长补短就好了。 想到这里。 李慕玄抬目看向对方,认真道:“晚辈想要一试。” “唉” 听到这话,慧闻无奈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