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睁眼时,徐锦凤想当然以为这里就是历史上那个“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的盛唐。 毕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体态丰腴的大家闺秀。各处茶馆、酒肆,皆有风情万种的西域胡姬。 更有仗剑侠客行,公子世无双。 即便是下九流的小厮、杂役,也都器宇轩昂、神采奕奕。 直到…… 徐锦凤看到午门外被推出问斩的死囚竟是一只满身邪气的血煞! 而行刑刽子手,一刀斩出,竟惊得天雷! 被雷劈是什么滋味徐锦凤不清楚,但这惊雷闪却是唤醒了他的部分记忆…… 这里是高武到几近仙侠的大梁王朝! 有道仙一剑飞天,有霸王力拔山兮,有佛主舌绽金莲…… 他也终于明白,周边人为何都用一种怜悯和嘲笑的眼神看他。 原来一个月前…… 天子亲征北狄,不料北狄请来六道之一的赤鬼大仙,困帝于北邙山。 朝野震动! 北凉侯亲率十万风雷骑勤王,但抵达战场时,天子已强斩赤鬼,力竭而亡。 北凉侯亲抬龙棺入京。 朝中大臣生怕这个能肩扛九鼎的北蛮子趁机窃居皇权,执掌神器,便仓促扶持先帝唯一的成年子嗣晋阳公主登基,是为女帝。 却有一年轻书生于午门外拦北凉侯去路,众目睽睽之下怒骂其为北蛮子,剑履上朝目无君上,是为大不敬,按律当斩! 然,北凉侯只是虎目随意一瞥,滔天血煞便迸眶而出,书生当场惊厥。 “吾朝虽有意气书生,然手无缚鸡之力,焉能为国朝平定天下?” 北凉侯仰天大笑出午门,率十万风雷骑军离京北归。 是年,建安二十八年,春暖花开。 朝廷圣旨下,北凉侯护国有功,册封威武王,剑履上殿、见帝不拜,永镇北凉境一十六府一百零八镇! 这是不是朝廷对北凉侯做出的妥协,徐锦凤并不清楚。 他只知道,那个被北凉侯一个眼神就吓得亡魂大冒的扑街仔,咳咳……没错,就是他! 他也顺势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做了一次免费代言。 “徐公子,可好些了?” 从外面溜达一圈回到客栈,店家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言语间皆是担忧他的病情,这让徐锦凤心中甚暖。 上到达官贵人,下至商贩走卒,都远离他这個灾星,生怕沾染晦气,唯有这位慈眉善目的店家对他嘘寒问暖、不离不弃。 人间,还有真情在! “好多了,四处走走,倒也恢复了一些记忆,近日有劳大叔照顾了。” 徐锦凤面色柔缓下来,对店家拱拱手以示谢意。 “公子记忆恢复了?那真是太好了!” 眉飞色舞的店家话锋却突然一转,“那还请徐公子将这个月的房钱和药钱一并结了吧。一共十七两六钱五分,这是账目,还请公子过目。”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了一张账单,目光真诚地看着徐锦凤。 徐锦凤脸上的感动之色骤然凝固。 呜呼哀哉,后人诚不欺我也! 世间最关心你的人,不是妻小,也非父母,而是债主! “公子若囊中羞涩的话,那枚玉佩倒也值些钱。过几日春闱不是就要开始了嘛,只要公子能够高中的话……” 店家还是很贴心的,给徐锦凤支了个招。 徐锦凤低头看了一眼挂在腰间和浆洗得泛白的青衫格格不入的玉佩,心中无奈一叹。 这店家倒是鬼精鬼精的,先拿下他的玉佩,如若他能高中,那一切都好说,如若不能,那玉佩就权当抵债了。 如意算盘打的真是溜溜响呢! 不过提到春闱…… 徐锦凤心中甚是惆怅。 虽然他穿越之前也算是博览……群书、美女街拍、各种视频,甚爱各类文学作品。 四大儒经其二之《论语》、《大学》囫囵吞枣地拜读过。 四大某书其二之《银瓶梅》、《王浦团》也是仔细精读过…… 但这和科举完全是两码事! “公子,考虑的如何了?” 见徐锦凤有些发呆,店家便好心提醒,脸上的笑容依旧真诚,像个弥勒佛,啊呸,分明就是笑里藏刀的笑面虎! 徐锦凤知道,今日若不将玉佩拿出来,那他只能卷铺盖滚蛋,甚至还要吃上官司。 被北凉侯一个眼神就搅乱得稀碎的记忆中……他依稀记起玉佩是“母亲”去年病逝前交给他的。 说他来年一旦高中,那就拿着这枚玉佩去京城靖安侯府找一个姓徐的负心汉认祖归宗…… 如若不第,那就万事休提,老老实实回乡娶妻生子,守着几亩薄田凑活过日子。 “喏,拿去吧。” 徐锦凤重重吐出一口浊气,随即解下玉佩丢给店家。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好借此时机,和过去的“自己”做一个了断! 至于……靖安府? 谁稀罕啊! 虽然这位便宜老爹年轻时牛逼轰轰,曾一刀灭地煞,两刀除天魔,三刀斩血妖。将六道强者突突了个七八回而毫发无损。大抵算得上大梁王朝高高手,百千万人之上,七八九人之下。 而且为先帝挡过刀,以救驾之功赐下丹书铁券,世袭侯爵。 而且大梁女帝就是他扶上位的,妥妥的从龙之功! 而且生有三女、九子,但这九子都先后夭折。只要他认祖归宗,那就是妥妥小侯爷,人生大赢家! 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徐锦凤铁骨铮铮、筋骨罡罡、傲骨天成,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尤其是还要喊一个不认识的老家伙作爹,真是难以启齿…… 这不是矫情。 这是身为一个穿越者仅剩的、最后的倔强! “好勒!小郎君若有需求,只管喊某。”紧紧拽着玉佩,店家心花怒放。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徐锦凤觉得店家脸上的笑容似乎……变得有些谄媚了。 “三日后就要开考了,本公子要好好温习,你去取往年的科卷经书来。” 交了玉佩,徐锦凤也就不再和店家客气了,直接使唤起来。 是不是临时抱佛脚姑且不论。 态度总要先拿出来! 阿弥陀佛,三清在上,儒圣老人家请保佑学生进士及第,妻妾成群……额,后一个愿望暂且搁置。 “公子稍后,某这就为公子准备所需!” 店家欢天喜地离去。 科卷经义之物,库房就有现成的,值不了几个钱。 而这枚玉佩一看就是稀罕货,典当个五百两应该不问题! 嘿哟,发财了! 至于这位公子能否考取功名? 呵! 如此蠢货若能高中,他敢把对街客栈老王的脑袋拧下来当尿壶! 徐锦凤回到客房。 少顷。 店家便亲自送上了一副文房四宝,以及七八部古卷书文,大献殷勤道:“公子看看,若不满意,某再去换。” 徐锦凤随意翻了翻往年的卷子,眼神稍稍凝固。 咦。 这几道经义题……好像也不是很难啊。 他凝了凝神,继续往下翻阅。 第二考竟然是命题诗词——咏菊。 再仔细看了一下往年高中的诗文——平平淡淡,没有任何亮彩。 至于第三考的策论——论如何吞并南唐。 徐锦凤更是无语。 根本没有什么策略,简单粗暴了极点,总结起来就一个字:杀! 若再添几个字,那就是——弟兄们冲冲冲,杀杀杀! 很黄,很暴力! 所以…… 这就是这个朝代的科举水平? 徐锦凤揉了揉眼睛,不信邪地丢下卷子,翻开了书籍,赫然发现……书中的奥义也都是浅尝辄止。 别说比肩《论语》、《春秋》了,比《三字经》还简单…… 轰! 脑海中,奇怪的记忆又串起来了一部分…… 大梁以武立国,但也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军阀之乱和藩王之祸,隔三差五就要上演一次,将大梁好不容易休生养息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 立国至今近百年,女帝之前的四代君王都深知其害,故而在建安一朝,先帝雄心勃勃地开创了科举! 为国取士,以文治国! 只是…… 丰满的理想往往都伴随着骨感的现实。 寒门乃至平民想要出头何其难也! 尤其是科举择士,这选出来的寒门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被派去各府各县当官,山高皇帝远的,若不投靠世家门阀,就会受到很大的掣肘,甚至一不小心还会被套麻袋丢江。 科举最终还是成为了世家门阀的登云之梯,建安帝至死也没能改变门阀把持朝政的格局。 门阀不缺银子,家族子弟们自幼就用药浴淬身,任督二脉一开,连带着记忆力、理解力都有显著提高,读一年书,就抵得上寒门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了。 故而前些年的科考,及第者,世家子弟就囊括了十之九点九。 剩下的零点一,寒门占九,平民占一,一片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