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正在饮酒,突然便听到屋外火拔归仁的话,不由得轻蔑一笑,旋即便又将酒樽盛满酒,猛地一口喝光。 火拔归仁一进屋,就闻到了那浓郁的酒气。 惊骇之下,火拔归仁连忙夺走了哥舒翰手里的酒樽,劝阻道, “大人,太医说您不能饮酒。” “不能饮酒?如今天下大势已去,死期已至也,今日死与明日死有何区别?!” 火拔归仁闻言,眼里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不过也是转瞬即逝罢了。 “大人,不可如此说!陛下已然决定亲征,届时天下之士定然从之,敌寇安能不败?!何况,长安也并非无兵可守,尚有一战之力!” 哥舒翰一听,立马呵呵一笑,边摇头边艰难起身。 火拔归仁立马扶着哥舒翰起身,搀扶着他向屋外走去。 哥舒翰于天宝十四载二月洗澡时中风昏迷,其后就在京养伤,不过由于哥舒翰之前喜爱饮酒且纵情声色不加节制许久,这身体是越来越虚弱了。 哥舒翰一直走到府门,指着府外面露惶恐的行人和正举家逃离的达官显贵们说道, “长安已然无心再战,何来可战之兵?” “那陛下……” 哥舒翰扭头,眼神隐晦,悄声说道, “不可信。” 火拔归仁嘴巴瞬间张大,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所有的震惊化为了一声叹气。 “扶我回去吧。你也早些准备吧,是去是留,由你决断。” …… 在大朝会之后,李隆基又来到勤政楼颁布制书,言明自己要亲征。 长安文武百姓闻此,皆不信,只当是皇帝在鼓舞士气。 “陈玄礼!” “臣在!” “将禁军迁到大明宫内来,多加赏赐钱财,再从马厩里选出些好马……” “臣明白。” 陈玄礼说罢,转身离去。 作为李隆基的心腹,陈玄礼当然知道这位皇帝如今在想什么。 一时间陈玄礼又有些感慨,当年发动“唐隆政变”的那位皇帝,如今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就在陈玄礼刚刚走出大殿时,杨国忠急匆匆地来了。 看着杨国忠,陈玄礼眸中凶光一闪。 如果不是他杨国忠,不是杨玉环,不是他杨氏,大唐怎会变成今日这样?! 杨国忠看都没看陈玄礼,直接进殿跪到李隆基面前。 刚才他已经返回杨府吩咐好了一切,顺便通知了一些李隆基交代的皇亲国戚。现在,他是来向李隆基表忠心的。 “陛下……陛下!!” 看着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杨国忠,李隆基眉头微蹙,不过还是将他扶起,询问道, “事情可有泄露?” “陛下放心,陛下放心,无人知晓,臣都是亲自去通知的,绝无外人知晓!” “嗯……” 李隆基轻轻回应了一声,恋恋不舍地看着那御阶上的龙椅。 杨国忠见此,连忙对着李隆基一拜,掷地有声地说道, “陛下,只要陛下安康,天下志士皆会为陛下而战!如今暂离长安,用不了多久,陛下就会重新返回!” 李隆基应了一声,旋即便也去做准备了。 就在群臣百官与皇帝各怀心思之时,李世民派的斥候也抵达了长安。 “来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