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杲问出了这个问题,在场的文武大臣都是脸色一变。 他们心里也是猜到薛仁杲一定会让他们选边站,但是他们没想到薛仁杲那么快就让他们选边站了。 来回看了几眼薛仁杲,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充满了犹豫。 慢慢的,有些人松了一口气,有些人豁达,有些人紧张,有些人欲若是。 这些帐篷里面的将领和文官也不多,算起来也就七八个人,但是这七八个人,表情可谓是千奇百怪。 但是很快便有人也理清了当前的形势。 薛仁杲现在只是问他们对这个事情到底怎么说,他们光是拿这个事情告发到朝廷,可也没有办法告薛仁杲意图谋反,反倒是会把他们自己露出来。 只是在场的人都开始考虑了,跟面前这薛仁杲干,到底划不划的来。 他们非常清楚跟薛仁杲之后干什么活的,还不是要造反。 我们现在第二次高句丽的战争已经失败了,这个大家都知道。 造反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这一路行军不知道听说了多少这样的事情。 有些人拉了十几个人也敢出来称王称霸,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边角料。 有些世家大族听说也蠢蠢欲动了,他们平定的那个刘元进其实就是江南士族所支持的,这个点他们都知道。 现在也轮到他们决定自己人生的时候了。 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害人渗透到骨子里面的浪漫。 他们微微地看了一眼薛仁杲开始沉思了起来。 好像这薛仁杲也还可以。 为人要是说多宽厚吧,好像也还算宽厚,毕竟这薛仁杲对他们这些人还算是很好的,有功劳也让给他们,也给他们占了不少的好处。 在高句丽的时候,他明明可以很轻松撤回国内,还是死了硬拉着,带了二十万人返回国内后。 搞得差点人草皮都给吃没了,跟蝗虫过境有的一比,说薛仁杲是坏到骨子里的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同时他又出自河东世家大族,很有可能会得到河东薛氏,河东裴氏的支持。 河东薛氏里面有两个支持薛仁杲了,那剩下的家族大概率也会支持,有了河东士族的支持,那么这个事情就很大了。 再加上薛仁杲对他们都是有质疑之恩的,他们这些是什么人,有一些是世家大族郁郁不得志的旁支,有一些直接就是贼寇,有一些说是富商,其实也就是个刁民。 他们这些人如果不是投靠薛仁杲的话,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 薛仁杲从这一点看,这个知遇之恩是绝对错不了的。 这样一算,那这个薛仁杲好像也不错,反正大家都最后都得造反从贼,那为什么不说我就不投了面前的这个薛仁杲呢? 大家的眼神渐渐的放松了下来。 只是这个时候大家看着周围的这些同僚之中,就渐渐的露出凶光了。 既然自己已经决定弃明投暗,跟着面前这薛仁杲一路走到黑了。 那么自己就踏上了一条厮杀血海之路,身边这些同僚要不就跟自己一条心的,要不就是自己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