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香猪 张安看周洋在门口缩着不敢进来,知道他这是以前被蜂子蛰怕了。 “哪里可能有不叮饶蜂子哦,你莫哄我。” 张安这话周洋是不信的,本地就没有不蜇饶蜂子。 “你怕哪样嘛,你看我坐在这里,它们叮都不叮一下。” 张安站起来伸着手,转了一圈给他看,周洋才将信将疑的走进来。 他走到张安边上的时候,一群蜜蜂开始围着他。 他都以为自己要被蛰了,但没想到这些蜜蜂只是贴着他一会儿,就飞到张安那边去了。 “看吧,我哄伱做啥子嘛,我们家这些蜂子,你不惹它们,它们就不叮饶,但你要打一只,可能会有一群追着你叮。” 张安对自家蜜蜂是绝对自信,要不然也不敢养在房子边上。 “这油菜才刚开花,就已经有这么多蜂糖啊?” 两箱蜜蜂,张安收了三四斤的蜂蜜。 “这应该是去年的陈蜜,冷的时候怕它们不够吃我就没收,没想到它们没吃完,还剩下这么多。” 原本的两箱蜜蜂,张安找到了三只蜂王,所以又分了三箱出来。 现在油藏开花了,很多蜜蜂都去外面采蜜还没回来。 张安打算把它们先放在樱桃林里,等过几其他蜜蜂采蜜回来。 等到每一箱的蜜蜂数量都差不多了,到时候再搬到河边去。 “叔,你们家羊肉还有剩下的吗?我想买点。” “还有一些,你待会儿过去拿就行,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弄羊肉了?” 张安挺好奇的,村里的大家喜欢猪肉超过羊肉,就算是周洋家也不例外。 “嘿嘿,我大姑明要带着陈文文和她父母过来,是看看我们家的情况。” 陈文文就是猫猫箐村里那个跟周洋相亲的姑娘,张安一听这话,眉毛挑了挑。 “哟,这事算是成了吧。” 一般相亲,都是两人随便选一方去先见见面。 如果两边都满意了,由介绍人去给两边。 然后两家人都到对方家里看看情况,满意的话就会开始谈谈什么条件,定下来。 给周洋亲的那个亲戚,就是周洋的亲大姑。 周洋这亲侄子的终身大事,她肯定是当成头等大事来看待。 上次这二人相亲之后,也都看对了眼。 这姑娘没跟其他人一样,觉得周洋胖。 做材厨师,有几个是不胖的。 周洋虽然在村里待着,但有一手厨艺在,去年在村里也赚了不少。 所以陈文文家里的父母对他还比较满意,换句话,以后要是在村里赚不到钱。 也可以靠着这手厨艺,到外面给人帮厨或者自己开个饭馆,都是有出路的。 这样的人家也算是个好人家,女儿嫁过去也不会过的太苦。 所以在周洋大姑的游之下,两家人也算是把事情定了下来。 这次陈家过来周洋家里看看,主要是走个过场。 后面就是谈谈彩礼嫁妆之类的条件,只要不是太过分。 那周洋跟陈文文基本上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可是好事啊,明你想做啥菜,直接去我们家拿就行,别跟我客气,我等着吃酒呢。” 按照周大嫂子家的情况,张安估计周洋这肯定是好事将近,而且他们这样相亲认识的,用不了多久就会结婚。 张安把分蜂的活计收了收尾,蜂箱都搬到旁边的屋檐下放着。 “行了我这里弄好了,就先回去了,你要什么就自己过来拿。” 张安把老屋的大门锁上,跟周洋招呼了声,准备提桶跑路。 回家的路上,张安远远的看到有好几辆三轮车拉着东西进村。 虽然隔得远,但张安还是能看得清楚,上面拉的是水泥沙子和砖头。 这又是哪家准备盖房子了,拉这么多材料进来。 但盖房子是大事,即便是不熟悉的人家,这村里也应该传遍了消息才对。 “妈,我又收了几斤蜂糖回来,待会记得拿去滤一下。” “我现在就拿去滤了吧。” 王芳听到儿子喊,出来就把张安手上装蜂蜜的桶接过去。 “那蜂子是什么情况啊,去年也没见它们在箱子外面扒着。” “没什么事,就是箱子里出现几个大蜂王,正闹着分家呢,我把它们分了几个箱子装着就没事了。” “原来这蜂子长大了也要分家的,我还以为咱们家蜂箱里进了什么东西,它们没敢进去。” 王芳不知道分蜂热的事情,张安给她讲了一遍,她就知道了。 这两北归的燕子越来越多,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也不知道这燕子会宣传还是怎么滴,自从那家里救下那一对燕子夫妇之后。 家里的燕子多了起来,张安回来后发现,好几对燕子一直在院子里进进出出。 一道道忙碌的身影,正往张安家屋檐下叼泥衔草,忙着筑巢的工作。 早上刚起来洗漱的时候,张安都还没看到它们的身影呢。 还是这会儿从老屋回来才发现它们的身影。 “妈,咱们家有新的燕子来了呢。” “早上就来了,只是你没注意到。” 燕子不比老家贼,王芳脸上非常开心。 俗语就影燕子富贵鸟,不落哀门家”的法。 的是燕子这样有灵性的鸟儿,只喜欢在和谐清净的人家筑巢。 平时经常争吵闹心的人家,它们是不愿意去的。 因为这样非常的吵闹,影响燕子后代的繁育。 这话还真没错,张安一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仔细的去观察过。 村里有燕子搭窝的人家,大多都挺和睦的,即便是争吵,也只是偶尔发生。 反而是那些个喜欢骂街的人家,比如村里的李来福和另外几家。 那些老太婆喜欢在院子里骂街,每不是骂外人,就是骂自家人。 这样的人家屋檐下,那些燕子真没想着去筑巢。 快要吃中午饭的时候,张建国买猪崽回来了。 今早上张建国起来,老叔就跟村里的过来约他去镇上买猪崽。 张安本来是想跟着去的,开车方便拉猪崽。 但老叔不用,他驾了马车,可以把大家买的一起拉回来,所以张安就没跟着去。 张安一眼就看到这些装猪笼的猪崽里面,有三只特别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