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王绾一人如此感想,看着扶苏那年轻意气飞扬的脸庞,殿中群臣只觉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似乎初现端倪。 高居三公之位的御史大夫冯劫也是在心中感慨: “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乎?所幸吾早早便有示好,长公子入朝数月便是一飞冲天,前景不可限量啊。” “文成君?陛下所封伦侯虽不是实地封赐,可这文成二字实在耐人寻味,长公子以选官之制而受此爵,倒也是颇为相宜。” 李斯关注的点却并不与王绾等人一致,他本就是因才学而受嬴政多次破格擢拔, 并不似王绾冯劫等人年岁不小,对扶苏年龄的感慨并不甚多,只是对扶苏所受封爵有了一二心思。 与其类似的还有蒙毅其人,对于扶苏势位的飞速攀升,蒙毅心中只有慧眼识珠的欣喜,哪怕后者取代的是其兄蒙恬的内史之位。 但还未等其好生思虑一二该如何进一步加深同扶苏之间的联系,这位大秦长公子的声音便又传入耳中。 “启禀父皇,儿臣既受内史之位,却是无法兼顾邸报署之事,心有所余而才智不足,恳请父皇令寻他贤任命。” 扶苏对着嬴政请示,他可不敢像从前一样身兼工丞、主编二事逍遥自在,这内史之职可不是摸鱼便能应付得了的。 即便再是有下属分工解忧,但毕竟是掌握咸阳这座大秦都城的一应日常职事,又如何能够心分二用,再握着邸报署不放? 因此扶苏觉得自己还是把邸报署给甩走最好,反正自己的目的已然达成,无论继任者是谁,都无法抹杀掉大秦长公子的首创之功。 日后再以前任总编的身份发上几篇社论,那继任者还能拒绝不成? 更何况,这新任主编未必便不能是亲近之人... “可。”嬴政只是略一思索便轻描淡写地同意了扶苏的请求,但还是征询了扶苏的意见:“尔既为主编,可有推荐之人?” 这是明摆着要让扶苏培养自己的势力了,就算将扶苏调离了邸报署,却也仍想保留其对邸报的影响力。 “儿臣不敢妄言,不过确有一人可为斟酌。”扶苏自然也晓得嬴政心中意愿,当下便直言道: “主编张苍,勤勉奉公又经验丰足,或可一试。” “张苍其人,应是廷尉师弟罢?”嬴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不过却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扶苏手底下也就大猫小猫两三只,很容易猜到。 李斯还在考虑扶苏担任内史之后会使朝中政局发生何者波澜,不料话题却突然扯到了自己身上,当下也不敢怠慢: “回禀陛下,张苍正是臣之师弟,昔日一同受课于荀师门下。 入朝之时也是微臣举荐,不过其时官职为御史。”李斯收摄心神,恭敬对着嬴政回复。 “既是荀况高徒,又有主编资历,便从尔所荐,不过身兼二职终究不妥,克日便免去那御史之职罢。” 嬴政三言两语便抵定了张苍的前途,扶苏自然知晓,从此之后,张苍身上的烙印便不再是廷尉李斯,而是大秦长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