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上任之后,扶苏发现蒙毅和郑勉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府中的文吏们各司其职,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太多。 “无为而治,没想到我这大秦长公子,从喜爱儒学到倾向法家又收纳墨家,最终反倒是以黄老之学执政,真是有趣。” 扶苏没想到的是,还不等自己上位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这内史之位上已然深得“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真意了。 “禀文成君,匡指挥有信传来。”一名侍卫对着无聊的扶苏呈上了一张苏纸,动作言语颇有些神秘之感。 扶苏一听这侍卫的话便立马来了精神,匡指挥自然是匡当了,但以指挥称呼,就说明一定是罗网之事。 当初创立罗网之时,为了方便熟悉和省时省力,扶苏直接将后世明代锦衣卫的编制通通搬了过来,为首的匡当自然就是指挥使。 而扶苏派给罗网的任务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两件,宣扬名声自然无须汇报,那便只有寻人之事了。 扶苏迫不及待地伸手接过苏纸,打开之后发现上面一行字样,赫然写着:“淮阴韩信寻至,已往咸阳。” “国士无双!国士无双啊!”扶苏心内狂喜,若不是此时正在内史府中,怕不是真要大笑数声。 “可惜了,寻到的不是陈平,按我现在的势力,韩信来了还真不好安插。”狂喜过后便是惋惜,扶苏冷静下来后便不由得产生了些许遗憾之情。 毕竟韩信赖以成名的还是军事能力,自己这个内史虽然有着征辟的权力,却也实在不好直接把韩信安插到军中。 这可是很有些犯嬴政忌讳的举动,那位始皇帝纵使对自己再过期许,也不可能这么早就容忍自己把手直接伸向军权。 要知道,扶苏现在还不是太子,根本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去培植军队势力, 与蒙氏的良好关系也仅限于蒙毅,完全不敢再深入。 “看来只能让韩信先来当个亲兵头子了,希望这位兵仙能把这一百号人给锻炼成强军底子吧。”扶苏如此宽慰自己。 而远在东海郡中的韩信却不知晓扶苏早已给他安排好了职位,此时的他已然收拾好了行囊,来到了景策家中。 “这位便是吾等要寻的淮阴韩信,尔此行的任务便是确保其安然无恙地抵达咸阳拜见长公子,切记不可有失。” 景策对着一名同样麻衣木鞋打扮的汉子说道,这是淮阴县中的另一名墨者,竭。 韩信敏锐地观察到,眼前的墨者不但有着类似景策的打扮,肩上足下更是有着厚厚的老茧,一看就是经常走南闯北之人。 “竭必不负小旗所托,纵使身死路途,也定将淮阴韩信送于咸阳!”那被唤作竭的墨者一脸坚毅,对着景策郑重一礼。 “慎言!不过是一护送之举而已,验传皆备又有足额盘缠,又如何会有身死之虞?莫要胡言乱语!” 景策却是有些不悦,对着竭厉声呵斥,又转而面向韩信:“见笑了,墨者向来便是如此重诺,动辄便以性命担保。 此人名竭,常年往来各郡之间,对路途自是无比熟稔,有其指引,尔往咸阳一途自是无忧。” “信任凭差遣。”韩信看着眼前两名墨者的对话,心中波澜不惊,只是略有疑惑: “小旗?这所谓罗网的称呼还真是奇怪,不知是何人所做,端是有些无脑,不过看来这景策在罗网之中地位不低,尚能支使他人。 景策与竭皆是墨者装束,那这罗网必然是以墨家为基,倒是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