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福强把肉放在锅台上,像献宝似的,说道:“媳妇,你瞅瞅老叔给咱拿的肉!” 杨淑华瞅见肋巴扇、俩肘子、后鞧和肥膘油后,眼睛一亮。 这么些年,李福强拿回来最好的肉就是跳猫子和山鸡。 平常都是她给人家做完大席,东家才把剩菜给她点,然后拿回家给俩孩子解解馋。 瞅见这老些好肉,她心里确实挺美的。 咋说到过年的时候,终于能吃顿像样的年夜饭了。 既然老徐家这么大方,那她也没必要装假,便说:“那行,等我把肥膘油拿水泡上。” 她依然没搭理李福强,徐宁瞅了眼笑说:“让我大哥把肉搁外头缸里冻上吧。” 杨淑华抬头一瞅,扫了眼李福强,没好气道:“瞅啥呢?兄弟让你把肉搁外头缸里呢!” 李福强愣了愣,反应过来,“啊,好,好嘞!” 这是近俩月以来,媳妇头次和他说话,便呲牙傻乐一声。 然后,他提着肉出门,走到下屋把肉分别放到了袋子里,扔进了酱缸。 这年头,东北农村没有冰箱。 所以就把日常吃的东西,比如粘豆包、饺子放在室外。 为防止动物啃食,就把食物放到酱缸里,上面用盖帘和棉被一盖,就形成了天然冰箱。 而冬储的蔬菜,如白菜、土豆、萝卜等,都放在地窖里用土埋上,这样储存时间长,还能防止受冻。 屋里,徐宁靠在门框,笑说:“嫂子,你和我大哥总这样不是那么回事啊。” 这话他不应该说,其一他没结婚,其二他是外人。 但他必须得说,还得说透! “那咋办,屯子里谁不说他?你看有几个能瞧得上他的。” “人无完人,谁能没有缺点呢,改呗。” 杨淑华冷笑:“是狗改不了吃屎。” 又想到徐宁,紧忙道:“嫂子不是说你。” 徐宁满不在乎,“没事啊,我也确实该骂。嫂子,你相信我不?我肯定能改好,也能让我大哥改好。” 杨淑华笑了笑没吭声,明显不相信。 得,这话白说了。 …… 庆安屯共有八十六户,约莫三百多人。 他们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来自北方各地,如辽西、辽东、蒙东、吉北、鲁东。 在此扎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支援建设、饥荒灾难… 但随着数代磨合,他们已经把北方各地的方言和传统融合到了一块。 所以不存在文化差异。 此时,老徐家相当热闹。 自刘大明进屋,他的嘴就没停下过。 他靠在门框掐着烟卷,讲述着徐宁在山上是如何大显神威。 他一惊一乍的讲述,令刘丽珍、韩凤娇听得是心脏直突突,就像过山车似的。 起初,俩人并不相信,因为那是不干正事的徐二宁啊,他哪学过打围啊?怎么可能干出这种大事。 但徐龙和王虎在旁边帮腔后,两人才姑且相信了点。 韩凤娇听到王二利打冒仗,她就知道这里头有猫腻。 咬牙愤恨对王虎道:“你爸又作妖了,是不?他要不提前开枪,你大爷能受这险?” 王虎笑了笑没敢吭声。 徐龙打圆场:“二婶,我爸这不是没事么。” “要有事就晚了!等他回来地。” 一直没吭声的刘丽珍,已经被弟弟讲述的故事惊懵了。 就如徐春林亲眼见着徐宁抡大锤干猪一样,她内心此刻也是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自从徐宁降生在老徐家以来,还是第一回干出这等大事。 这让当妈的怎能不激动? 她也忍不住想:这是我那驴性儿子干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