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散官勋级的调整,朱由检又说道: “内阁首辅黄立极,辅佐朕登极有功,这些日子又一直用心办事,由左柱国加上柱国。” “原上柱国张居正,继续追赠上柱国。” “正治上卿袁可立,勋级改为上护国。” 特意点了三个人的名字,袁可立的勋级只是改个名字,没有什么好说的。 张居正继续追赠上柱国,显示了皇帝对张居正的推崇,没有人不开眼地反对。 黄立极由左柱国加为上柱国,就有些让人惊讶了。 要知道,魏忠贤倒台之后,弹劾黄立极的奏疏并不算少。皇帝这个态度,明显是要留下黄立极。 一时间,黄立极这个久经宦海的人物,也不由有些感动。颤巍巍跪倒在地,表示不敢受上柱国。 朱由检将他扶起来,和颜悦色地说道: “朕年轻识浅,需要黄卿这样的大臣辅佐。” “外面的非议就让外面去说,朕还不知道黄卿的忠心吗?” “黄卿要用心做事,留下一番功绩。” 这句话意有所指,群臣都猜测皇帝是要黄立极力推磨勘法。 只是以黄立极在朝野的名声,他有那个能力吗? 他可不是张居正那样大权在握的首辅,权力完全是依附魏忠贤而来,如今魏忠贤倒了之后,朝野中还有谁听他的? 皇帝想让他力推磨勘法,那是选错了人! 朱由检确实有让黄立极力推磨勘法的想法,却也不完全指望他。之所以留下黄立极,纯粹是他觉得这個人比较有眼色。 自己要批的奏疏,黄立极等大学士从来没有异议。自己不愿意批复的,他们也能拟出票旨。 所以他决定把四个人先留下来,免得胡乱调整出现问题: “这样子的内阁也不错,算是比较顺手的秘书工具。” “不能再出个张居正,几乎成为礼绝百僚的宰相。” 对张居正的能力比较推崇,朱由检也希望有个救时宰相。 但是如今的朝野上下,明显没有那样的人物。历史上崇祯朝五十个内阁大学士,最有名的是温体仁、周延儒两个奸相。 所以朱由检只能弱化内阁职权,以常参会议直接处理部务。内阁不说被他撇在一边,存在感却也不强。 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阁大学士太强势,反而会和朱由检产生冲突。黄立极这四个人有依附阉党的原罪,反而更适合留下来—— 一旦他们违逆朱由检的意思,直接放开保护任人弹劾就是了。到时候只要他们还要脸,就只能自己辞职。 使功不如使过,可谓至理名言! 这种想法,朱由检没有明说,朝野中却有人看出来。 黄立极等大学士之所以一直被人弹劾,就是因为有人希望改变这个状况—— 文官绝不愿他们辛辛苦苦确立的内阁制度,被皇帝当成摆设。 所以朱由检在正式重设上柱国后,第一时间就给黄立极加上,显示对当前内阁的支持。 黄立极即使想求去,也不能在这时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