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钱同和和王承恩,命人召陈确和毕懋康过来.随来的,竟然还有已经和陈确,形影不离探讨学问的李岩。 英国公没来,他实在是受不了两人之乎者也的唧唧歪歪。 让三人入座,亲自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盏,再递给三人。 受损友李岩风气带坏,陈确也不再面见吕谋的时候的拘谨了,脸上也带起来了对吕谋复杂的态度。 “好小子,李岩,你带坏人啦。你让我在人前再无尊严。你等着,我饶不了你。” 陈确恭敬的接过茶盏说到:“从李兄口中,臣已经知道,王爷心胸无人能及,战略眼光深邃,胸中大有丘壑。大明重生中兴,非王爷莫属。” 看向李岩:“你真是这么评价我的吗?” 李岩笑而不语,但眼神里:“你连人家恭维你,你都没听出来吗?”的意思,已经写满。“你在我的眼里,就一神神叨叨的神棍。” 于是。吕谋的眼中,就是一片痛苦的交友不慎的悲哀。 而李岩的眼中竟然是同感同感的痛苦。 这不巧了吗,这不巧了吗。真是天下知音,我与你戚戚焉的惺惺相惜的痛苦。 “我这次召陈大人来,是为即将的科举事的。” 陈确立刻姿态端正。 “这次,皇上已经确定,陈大人为下届科举主考,为此,我说说我的想法。” “请王爷示下。” “示下不敢说。但我确定一个科举的根本。那就是,这次科举,将不以八股做为主要,而是加上制科内容。我们要循序渐进的改革科举制度。为大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而不是死八股,一无是处的书虫。” 这就是古代科举,考中之后,却都要先送翰林院,或做庶吉士,再放到各部行走,学习治政,几乎不授实官的原因。 因为你把他们放到实际的岗位上,他们也什么都不会干。 按照穿越人士的本性,第一就是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 但吕谋可不敢这么做。 因为,这个年代,所有的读书人,都被老朱教育成了只懂八股,不会其他的书虫。 如果吕谋突然废除八股,那就等于堵死了全天下读书人上进的道路。 那时候,不要别人,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依靠,读书人,就会第一个弄死你。 再说了,吕谋也想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开制科,就是只录取实用人才,但全国有这样的基础吗? 到时候,一定会出现,参考三五人,实录三五人的现象出现。那样一来,未来的科举,就不是提振民心,为朝廷选拔官员了,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了。 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满清废科举,还是从兴新学几年后开始的呢。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太大容易扯着蛋。 思想异类的陈确不是一个盲干者,他看出来了定王想要改变,但却谨慎改变的本意,立刻眼前一亮。 年少而有大成,有大成却不轻狂,有王者风范。 “王爷说的对。变革须循序渐进,稳步前行才能做到无风险。” “不但这样,我还会请求父皇发明昭,说明这一点。我请陈大人明白,为来的科举选拔评分标准是,八股先占六成,制科占两成,算数占两成。一个不会计算钱粮的官员,是一个不合格的官员。权力命脉,不能掌握在一群师爷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