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他们说你在这里,俺就巴巴的过来。” “到了这边,居然又说俺跟你长得不像,说是找错了人。” “这不是欺负俺老实人么?” 院子里,一名矮个男子正拉着武松,气的一蹦一蹦,手舞足蹈的。 “哥哥莫听他们胡诌,我们亲兄弟岂有不像的道理?” 武松对这哥哥也有些无奈,只好小声安慰道。 “……” 四周站着的一众衙役同时沉默了下来,个个面色古怪。 显然,武松这句话太没说服力。 众人只是碍于武松的面子,才不好张口吐槽。 “难道不是么?” 武松皱了皱眉头,四下问道。 “是是是,武二哥说的是。” “啊对对对!就是这样的。” “自家兄弟自然长得像……” 几名衙役面面相觑,有气无力回应道。 听得陈知县眉头大皱。 “武大哥!” 即将冷场之时,林轩与黄蓉并肩走入院中,抱拳道。 “嗯,俺就是大郎,你是谁啊?” 武大郎回过头,见到林轩一身读书人的打扮,心中有些疑惑。 “这位林兄弟便是打虎英雄,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武松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连忙介绍道。 “啊?原来那大虫便是公子所杀,小的说话无礼,还请恕罪。” 武大郎怔了怔,连忙作揖道。 “在下不过一介书生,武兄不必多礼。” 林轩嘴角抽了抽,回礼道。 武大郎,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 有人说,武大郎的原型叫武植。 这人中年举进士,当了阳谷县县令,一生兴利除弊,清廉公明。 跟潘金莲还是一对恩爱夫妻。 后来因为得罪了小人,名节遭到无端诋毁,被施耐庵写成丑角,身败名裂,饮恨九泉。 听起来,还是挺惨的。 不过,后面人们发现…… 武植墓是荒废了几百年后,在九十年代才重修的。 墓志铭的内容,也是根据后人流传的故事写成,有很多压根对不上的地方。 例如,传说武植是永乐年间的进士。 但施耐庵在洪武三年已经过世,绝对不可能将晚他几十年才考上进士的武植写进书里 后来又发现…… 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进士,也没有名叫武植的。 此外,《清河县志》自嘉靖年间首次修志以来,先后重修七次…… 都没有关于武植和潘金莲的任何记载。 水浒通篇更不曾出现“武植”一名。 所以,大概率武大郎这个人物仅仅只存在于水浒中,没什么所谓的原型。 因为水浒的热播,当地人为了发展旅游业,强行蹭了一把所谓的“千古奇冤”。 这种事情来回反转,还是挺令人感慨的。 “书生?原来公子是读书人啊,哎,读书好啊。” 武大郎叹了口气:“俺家二哥其实也挺聪明的,就是不肯好好读书,整天就学些打打杀杀的玩意,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话可不能这么说,武二郎武艺精熟,侠肝义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陈知县连忙道:“适才我们商量过了,赶明儿便让二郎当我这阳谷县的都头。” 这陈知县对于林轩也是挺中意的。 不过,林轩说话文绉绉的,还一幅游学士子的派头。 北宋文人的臭脾气,大家懂的都懂…… 别人书生当得好好的,让别人改行来当都头,绝对属于结仇。 陈知县深明此理,也只好暗叫可惜,绝了招揽的念头。 “呃,竟有此事,再好不过了!” 武大郎眼睛一亮,咧嘴笑了起来:“二哥,县老爷抬举你,你可要好好争气,来日光宗耀祖便指着你了。” “这個我自理会的,大哥专程过来,且与我出去喝上几口,叙叙旧情。”武松汗了一下,连忙扯住武大郎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