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前,有一段长长的石阶。 蹬过之后,见到了是一片高大廊楼,曲曲折折,也不知通到哪里。 绕了个半的时辰,才出到一片宽敞的宫坛前。 青灰色的古砖铺砌,中央的高台上建筑了一座大雄宝殿,巍峨大气,古朴式的榫卯结构,突出的屋檐,对称斗拱,赫黑色的陶筒瓦雨槽。 主殿的桁樑上,挂着一块立起的竖匾上面刻着‘弥央宫’三个大字。 众人一路行入,到了宮殿前停了下来。 嗒!嗒... 是,一个孤单又很清脆的声音,传来了。 拄拐的声。接着,脚踩地的声。 不多的时光。 一个风烛老人从殿门走了出来,留着须,赫黑色宫袍,六十有余,身板萧瘦,两步并一拐的走来,有气无力的模样。 “司空见,拜求仙长!” “请仙长救命。”一望众人,老人赶忙上前伏地,跪拜而下。 众人见了一悚,均感讶异。 “求仙长,救命!” 等了大半响,见众人不答应,老人又苦巴巴的磕头哀求住。 “老人家,且请起。” “奇哉!汝如何晓得,吾等便是仙人呢?” 卜算子心中疑惑,又见了他病殃殃的样子,先恭请起身,叹了一声问。 “仙长,有所不知。” “在一甲子前,有一位高僧到访过此城。曾言:日后,自会有仙人前来解救吾等。” “小老,那是日日的盼啊!今日,终可到头了。” “求仙长施恩!” “救一救,城内的百姓吧!”他慌忙地磕着头。 “老人家,且起来罢。” “汝不诉个明白。如何让吾等施手段,去解救人不是?”他拗地上,又不起,齐秋伯只好上前劝解一番。 说毕,又望了一眼卜算子,询问道。 “那人?是他?” “一甲子前,是他!”掐指一算,卜算子点了点头应道。 过了半响后。老人,才缓缓抬头。 “是老夫,糊涂了!”“请众仙长,移步到偏殿上。” “待,小老头慢慢诉来。” 说着,便从地上挣扎着起身,爬了半天,半斜的身板拄着拐,领了众人转过大殿,才入到一间屋舍内。 屋内的陈设简单,几把案桌和铺垫,众人就随意的坐了下来。 “也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小老只记得,那一年的淮水泛滥了,邯阳郡遭水患,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到处...” “都是饥荒。”老人家努力的回忆着。 “后来,又是痢疾,死了很多的人。” “唉!为了活命,大伙都是在逃,一路北上乞讨。” “饿昏头的,已经开始抢了。沿途,一路是掳掠。再者,更抢上了国库的粮储。” “最后,皇帝终于震怒了。” “派出大军前来,杀了叛乱。大伙都被捉了起来,判了劳役,罚于此修筑地宫。” 说着,他忽而停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唉!小老头是知晓到的,咱都是不成活的人。” “等皇帝崩了,也就是吾等被处死之时。” 他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沉默了。 过了,大半响后。 才,张了口,继续的说。 “那一日,估计是皇帝死了。” “一个大官入了城,带来了一株巨大的神木,便是广场中央的那一株了。” “皇令,也传下了。吾等将被处死。” “幸得!那位大人,仁慈。” “其于心不忍,惜百万的百姓的性命。深思后,谋出了一法,施神咒护住了城池,再以神木入药,让众百姓服下。” “因此,小老头才得已活命到今日。” “唉!可是。”他,叹了一口气。 “吾等的性命是保住了,却也被困在了城中。” “外边的人,进不来。里边的人,也出不去。城内不能耕作,缺水少粮,为了活下去,只好常年服用以神木配制的不死药了!。” “服药者,终日昏睡。不醒,不老,不死;然如,活死之人。” “请众仙长。施恩,救救吾等性命罢。” 言尽,老人慌忙地从案桌爬下,伏在地上跪拜,不住的磕头。 “老人家,起来罢。” “解救尔等,也非甚么难事。” “恐怕是众百姓服了药,也不知何个年月方得醒来。” 拂尘一甩,卜算子打出一股柔和的力道,轻轻的将老人托了起身,忡心的说道。 “小老,拜谢仙长。” “服了此神药,大概须睡上个三百余的年头。” “小老依稀记得,上回服药距今已过两百余年,再有个百来年,大伙将会醒来。” 等了三千年,今日终于了圆心事老人欣喜不迭,又是跪拜,待谢过了才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