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前站奖项!于昨夜美国晚间在洛杉矶荣获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电影配乐奖!” “雷德利·斯科特《角斗士》荣获最佳影片...” “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分别凭借《荒岛余生》、《永不妥协》中的出色演技荣获最佳剧情男主角(电影类)、女主角(电影类)...” 2001年1月14日。 美国金球奖举办结束。 30个奖项的获奖名单刊登在报纸上大规模报道的几日后,奥斯卡奖投票之日展开。 追踪报道的六公主记者张莉莉跟杨明这两天忙的不可开交。 也就在这期间,趁着难得的空档,林浩总算完成了《谍影重重》的剧本创作还有一些关键的分镜头示意图。 电影在脑海中回顾了很多遍。 原版大量的短镜头、手持式摄影风格,无疑对于营造刺激紧张的全片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点,林浩肯定要保留。 除此外,他还参考了原版中的配乐使用的方式。 近身肉搏的关键戏码,怎么能没事瞎加音乐呢?不然跟《007》、《碟中谍》有什么区别? 自己能不能给《谍影重重》加分先不提,起码要做到的是不能减分。 有关票房,为了5%的票房分成,林浩不会马虎。 不过600万美元的预算跟原版6000万美元相比,真的是相差太多了。 演员在不考虑票房号召力的情况下,确实能省下一大笔钱,可制作经费是实打实的。 道具团队、化妆团队、视觉特效团队、动作特技团队这些钱都是一分钱一分货。 听了林浩的顾虑,佩里·克雷格也表示理解:“我明白,我会跟艾默里奇先沟通一下。” 小成本虽然是能挑便宜的来,但也要看钱是节省在了什么地方,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省钱就要粗制滥造。 节省开支的地方有很多。 剧组的酒店、机票能省多少是多少,廉价航空跟廉价酒店搞起来。 只要飞机不掉下来,房间里有个能睡人的地方就行。 没有台词的背景板,大家一起糊弄不要花钱再单独请群演也不是不可以。 可像道具、化妆这种直接影响电影最终呈现效果的事情上,除非迫不得已,不然没人会在这上面糊弄。 好在,《谍影重重》除了需要一些武器道具外,化妆这些方面还真没有什么太大的支出。 特效镜头,也仅仅是一场汽车追逐的戏份跟几场枪战的镜头。 整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围绕着干净利落的动作镜头,逼真写实的特工人物来吸引观众。 “林,动作指导这方面...” 看着林浩画出来的一组搏斗场面的分镜头,克雷格好奇的问道: “你打算请《卧虎藏龙》的动作指导么?我感觉,《黑客帝国》的那位动作指导更适合你的风格,你觉得呢?” “呃...其实他们是一波人。” 林浩抿了抿嘴角。 袁家班的人很多,成员一直有变化。即便是他也不见得能够都分的清楚谁是谁,克雷格会把他们搞混也很正常。 至于请谁来做动作指导? 林浩觉得可以先接触一下袁家班谈一谈,看看实际是什么情况。 这事不能拖,要给电影中的主要演员进行动作培训的。 克雷格听林浩这么一说,也做出了决断:“那我先和他们接触一下,正好这些人就在好莱坞。” 林浩点下头。 其实这算是他跟克雷格俩人运气好。 等到了2003年之后,金球奖跟奥斯卡金像奖投票日就要相隔有两个礼拜了。 很快,在新线影业的邀请下,袁禾平就亲自登门拜访。 对于林浩,袁禾平还真不像张莉莉与杨明那般一无所知,在来之前稍微一打听,就获取到了一些消息。 但也不多。 毕竟这年头,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际关系还都局限在面对面的聚会上。 林浩只出席过电影节的活动不多,只有多伦多跟圣丹斯。 可相对业界来说,林浩凭借着一部5-6千万美元票房,还在上映的电影,在好莱坞的位置要比袁禾平高了不止一筹。 只是要换到港岛,还真不好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