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帝都。 总军区研究所核心会议室。 十几名研究人员围坐在会议桌前,他们都是现如今大夏针对性研究军备武器最顶尖的研究员。 此时,密密麻麻的纸张摊开在桌子上,摞在他们身前。 每一张纸上面都写满了各种符号、文字,以及图案。 在会议桌的中间位置,有一台投影,而且是一台3D立体投影。 投影的镜头朝天,在会议桌的上方投放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图案,并且还有一张总稿图。 从稿图上面不难看出,那是一辆导弹发射车的构架,粗长厚重的车身,以及车尾尾部升起的那一根根导弹。 这是研究所当下最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研究项目之一——新型导弹发射车,研究代号为穿山甲。 该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年。 框架基本成型,但内里细节却是差点意思,这么多年过去了,研究虽说有进展,但进展可以说称得上是极为缓慢。 “还是不行啊。” 此时,坐在主位上的老者看着半空中的投影,脸上难掩失落之色的摇了摇头。 老者差不多七十岁的年纪,头发花白,身形瘦弱,但精神矍铄。 他就是研究所的所长,王东生。 “这里的动力装置单是从理论上都无法自圆其说,就更别说落地到现实当中了。” “还有这个扫描系统……仍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逻辑是对的,设备装置的预设是对的,但是两个并成一个系统仍是难以自洽。” “但是之前提到的稳定系统,今天看过改良方案之后,我觉得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尝试着落地到实车上面进行一下测试。” “对了,还有那個之前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动力转化的问题,为什么这次会议上面我没有看到任何的解决方案,是还没有想到是吗?” “……” 王东生对研究人员提出来的方案和设想一一进行点评。 王东生说话的语气很平静很平淡,但是表情却很是凝重。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越发的感觉这项研究距离成功似乎越来越远。 他甚至觉得…… 或许这项研究要退而求其次,只是将现有的导弹发射车进行功能升级,但这势必无法做到领先于全球的水平,甚至有可能连其他国家的导弹发射车都不如。 对于王东生点出来的这些问题,周围的研究人员飞速的记录着。 很快,王东生按下桌子上的一个按钮。 顿时! 半空中的投屏一闪,之前导弹发射车的3D立体图案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架飞机。 这是与穿山甲项目同样重要的一个项目,项目代号为黑鹰。 不同的是,黑鹰项目是这两年刚刚确定下来,还处在幼苗期。 王东生指了指半空中的3D立体图案,问道:“关于黑鹰,你们有什么不同于之前的想法和设想?” 他话音刚落便是有很多研究人员从文件包里各自拿出来一摞摞文件纸。 “王老,我这里重新射击了一稿战机的外观,跟能够符合空气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