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李渊显然是从没听过有张亮这一号人,或者是完全忘了他的名字,老实说,大唐上下有上百个州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有成千上万人,作为皇帝,李渊日理万机,哪能记得住张亮是谁。
李世民微微一笑,解释道:“父皇,这张亮乃是并州刺史,于三年前赴任,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的治理下,并州城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粮食丰收,一派繁荣,老百姓齐夸政府,说着张亮,乃是并州的青天,是不可多得的好官,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实乃大唐社稷之福!”
顿了顿,李世民又继续道:“如此大才,儿臣以为,让他在并州当一个刺史,实在是浪费人才,不如把他调到朝廷里来,这户部侍郎的位子,张亮也是不二的人选!”
听完李世民的吹捧,李渊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刚才李建成推荐的,乃是太子府的中允,名叫王珪,而如今,李世民推荐的,乃是并州刺史,名叫张亮。
那么这个张亮,跟李世民到底有没有关系?
作为皇帝,对于夺嫡之事最为敏感,如今太子,秦王,两大势力暗中交锋,李渊不可能不知道,双方都想扶持自己的人上位,为自己将来铺路。
这个时候,任何的举动都要小心翼翼,平衡双方才是。
不过呢,并州距离朝廷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来回路程需要数月之久,这个张亮,跟李世民之间,或许并没有什么关系。
琢磨了一阵之后,李渊笑道:“好好好,既然秦王推举了并州刺史张亮,太子推荐了中允王珪,诸位爱卿不如各抒己见,让朕听听你们的意见。”
终于到了群臣发话的时间了,一边是太子,一边是秦王,这要如何站队,是个大问题。
在夺嫡的斗争中,一旦站错了队,那可是死无葬身之地啊,历朝历代的夺嫡大战,就是鲜活的例子。
选太子还是秦王,这是个问题,对于一般的朝臣,还是不要淌这浑水为好,保持中立,哪边强势我就投靠哪边,情况不明时,坚决不站队。
而对于几位重臣来说,此时已然站好了队。
尚书左右仆射,分别是萧瑀,裴寂,两人分别是秦王,太子的心腹力量,而另外一位大臣,中书令封德彝,首鼠两端,一会在太子这边,一会又在秦王那边,乃是标准的两面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时,只见左仆射萧瑀站了出来,第一个道:“陛下,臣推荐并州刺史,张亮!”
“哦?这是为何?”
“户部侍郎乃是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户口,国库钱财,因此需要有实际经验的贤才担当,这张亮在并州已有多年,将一座并州城搞得风生水起,百姓安居乐业,臣以为这户部侍郎,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