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师爷的,也担心啊。
师爷其实就是秘书,帮着出出主意,帮着跑跑腿吩咐衙役做事的。按理说,师爷应该会跟着刘县令走,可架不住这位师爷年纪也大了,加上故土难离,不想以后客死他乡,就硬着脑袋留了下来。
其实他早就有打算了,若是新县令不要自己,自己就回村里去,当个教书先生了此残生了。他还不算担心,至少自己是个念过书的,找个活计养活自己并不难。
那些书吏虽然也识字,可也仅限于识字书写罢了,没什么文化,连把力气都没有,所以书吏们会更担心。
“哎哎哎!还愣着干什么?新县令马上就要到了,还不去迎接去?”师爷看到一群衙役有气无力地样子,连声催促道。
“唉,我说胡师爷,您老就省省吧,今儿早上县尉大人就说新任县令马上到了,弟兄们巴巴的跑来,怎的?晌午都过了也没见个人影儿。”一个书吏开口道。
“嘿!”胡师爷被气得够呛。
就在这时,外面执勤的捕快跑了进来,连声喊着:“还愣着干什么?!县令大人到了!”
“到了?不能吧?县令带了多少人?”一个衙役问道。
捕快脸上挂满笑容喊着:“一个都没带!”
“啊?!”众人惊喜不已。
“快走啊!”
“哎哎!”
答应着,一众衙役慌乱地整理着衣衫,拿起家伙事儿,急匆匆走了出去。
县衙门前,一个面白短须的中年人静静地等候,身旁是县尉和县丞陪同。
目光不断在街道两旁巡视,面带笑容,身边的县尉县丞不断地介绍,中年人不住地点头,看起来,他对湖州的情况很满意。
“小的见过县令大人!”在胡师爷的率领下,一群衙役匆匆拜见。
“诸位免礼,本县仓促上任,倒是要烦劳诸位多多配合了。”曾泰双手虚托,笑着道。
诸多衙役听见这话,心里有了底,这位县令大人性格倒是好不少,至少比上任刘县令要好伺候多了。
这就是小人物的真实心理,人走茶凉,谁还管你上任县令?
“大人,老朽胡忠,是上任县令的师爷,只因年老体衰,故土难离,您的官服已经送到了您的起居室,您看……”胡师爷小心翼翼地说道。
其实现在最紧张的就是胡忠了,新县令一个人没带,这些衙役当然能继续当下去了,可是自己这个师爷,可不是朝廷管的,自己的月钱可都得是县令自己从俸禄里出钱。这能不紧张吗?
曾泰看出了胡忠的担心,笑道:“也好,有劳师爷了。”
胡师爷心中大定,这声“师爷”出口,这是县令大人同意要自己了!
连忙躬身道:“县令大人,老朽带您转转这县衙?”
“有劳。”曾泰背着包袱,跟在师爷身后走进了大门,而后似乎想到了什么,扭头对其他人道:“本官匆匆上任,对湖州大小事务尚且不知,因此,这两日本官要熟悉一下,请各位各司其职。”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