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皇上同意,内侍便转身传旨去了。
内侍离开没过多久,身穿明黄蟒袍,长得唇红齿白,粉雕玉琢的李承乾,便从殿外走了进来。
看到太子进殿,刚刚那些向李世民禀报国事的文武百官,也知趣的住嘴。
李世民看着从殿外走进来的李承乾,他一眼就看出自己这位大儿子身上,似乎发生了什么不为人所知的变化。
首先是气势!
李世民身为大唐皇帝,对气势的感应最为敏感。
以前李承乾,身为太子,虽然身上也养出了一些贵气,但是绝对没有此时身上的气势浓烈。
隐隐给他一种,就连他这位身为皇帝的父亲,都有些琢磨不透的感觉。
其次是体魄!
李承乾虽然贵为太子,但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岁孩子。
此时,现在李承乾站在大殿中,身高堪堪两尺,却给他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可能是朕的错觉吧。”
想不出,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没见,自己儿子身上怎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李世民摇头。
“太子,内侍说你有要事禀告,不知道你有什么要事禀告于朕?”
接着李世民好奇开口。
“父皇,儿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件镇国之宝,献给父皇。”
李承乾一本正经的看着唐皇李世民。
“哈哈,镇国之宝?”
李世民闻言不由龙颜大悦。
太子只有九岁,且从来没有离开过皇宫。
他东宫之中的宝物,还不都是自己赐下去的,他能有什么宝物送给自己?
更别提镇国之宝了。
“哈哈!”
“太子有此孝心,陛下应该感到开心才是。”
“没错,不像我家的那几个小崽子,整日里不好好读书习武,只知道在外面惹是生非。”
“没错,不管结果如何,太子孝心可嘉呀。”
……
听到李承乾此话的魏征、杜如晦、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李靖等,一众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文臣老将闻言不由笑了,他们纷纷开口调侃。
唐朝时期的君臣关系,还不像明清时期,那般尊卑分明。
所以魏征、程咬金这些开国文臣老将,也敢跟李世民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李世民十分大度,并不在意这些跟随自己打天下文臣武将的调侃。
不过他脸上闪过得一丝囧色,看得出麾下文臣老将的调侃,让他有些难堪。
李承乾不用看都知道,唐皇李世民包括这些随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没一个相信自己,真能拿出一件镇国之宝的。
不过,李承乾也不在意。
毕竟他的年龄摆在那里,又从来没有出过宫,如果真能拿出件镇国之宝,那才有鬼呢!
只见他平静的拿出来,一本封面上写着《武经》二字,厚度高达十公分的线装古籍。
“父皇,这便是儿臣,想要进献给父皇的镇国之宝了。”
李承乾将《武经》奉上。
“好,既然如此,那朕倒要看看。太子你到底送给朕了一件什么样的镇国之宝。”
李世民闻言笑道。
虽然他觉得,李承乾拿出来的恐怕,是一件毫无用处的小玩意,这会让他在这群老臣面前更加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