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完田秀后,苏阳觉得有些无聊,就自己体验了一下农活,平时他觉得做农活,应该还是挺容易的,但是当自己体验的时候,就知道做农活的艰辛了,事非经过不知难。
像碗里面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们的心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非常著名的《锄禾》,就是很多农民们的写照。
其实还有一首描述农民们生活的故事,但是因为反映的主题太过于深刻,知名度不算很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当初苏阳在学这首古诗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奇怪,四海都无闲田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
长大了之后的苏阳,才渐渐地明白了背后的一些真相,但是这已经触及到一些阴暗面,就不适合多说,也不能多说,毕竟谁也不想去喝茶。
体验了农民工生活的苏阳,对于农民工的艰辛,更加的感同身受了,所以对能够写出《观刈麦》这种真正体验农民工生活的诗人,更加敬佩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十三句话,前八句,都反映了农民农活的辛苦,从第9句开始,白居易就开始从自身的角度来说了。
白居易感觉自己,虽然是一个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但是却没有为百姓们作出多少贡献,觉得有些惭愧。
像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虽然说从知名度上来讲远,不如他的另外两首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比,但是苏阳感觉,《琵琶行》和《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远没有《观刈麦》深远的,像《观刈麦》这种主题深刻的古诗,应该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