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去过医院后,随后的几天里,胡梓依和夏小西一直没有出门,过着点外卖度日的生活。
莫南枫已经进山一个星期了,这次莫南枫他们剧组拍摄的场地选择在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山村,从村里到最近的县城大概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而且由于经济比较落后,道路年久失修,汽车只能开到村庄附近,还要下车大概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
胡梓依和莫南枫视频还是在上个星期没有进山之前,进山之后只有过一次通话,而且还因为信号不好而中途挂断,随后就没有再联系过。
其实这次拍摄是村长不辞辛苦的三天两头的往剧组跑才好不容易争取来的。
由于村里过于贫困,好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出村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老人小孩,青壮年少之又少,其实前几年状况还要好点,本来靠着农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但是这几年因为天气的原因,农田减产,即使能将作物及时收下,因为交通,购物模式改变等问题,农产品不能及时的售出。
剧组一开始选定了几个附近的村庄作为备选,这个村子周围的环境是最适合的,但也是最贫困的,考虑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开始选择了一个相对富裕一点的村庄,村长了解到这次机会,为了村民多次跑到剧组交谈这件事,最终还是导演和原著作者为了能够更好的还原剧,以及被村长的这份坚持所打动了才选定在这。
剧组到了拍摄场地才发现,村里的情况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困难,导演也有过想要反悔的想法,可是在了解到这里的情况,还有感受到来自村民的热情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年头。
村门们非常的朴实,对于剧组十分的感激,因为有了这笔收入后,就可以将重修公路,还可以给孩子们翻修学校添置一些学习用品,改善村里的生活。
虽然村里的环境艰苦,但是这次拍摄的演员都非常的敬业,拍摄进度也一直没有落下。
导演年轻的时候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看到这里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没到剧组需要什么群众演员的时候,就会找村长在村里挑选合适的人选,一有这种机会村长每次都会推荐村里日子过得最苦的那几家来帮忙。
这里面戏份最多的也就是饰演男主莫南枫小的时候,本来导演已经找好了一位外形酷似莫南枫的小演员来饰演这个角色,但是恰巧这个角色选定的小演员无法到场,之前的演员都是经过好久的排练选拔的。开始想着临时在小演员中找一位代替,且不说对方能不能演出书中的感觉,就连能否适应这里的环境其实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会耽误剧组的拍摄进度。
后来在导演和本书的作者也就是编剧的提议下决定在村里选拔一名临时演员来饰演这个角色,最终选定的是一名叫小海的十岁小男孩。
虽然小海的真实年龄要比书中大了几岁,可能是因为从小营养没跟上的原因,小海的身高体型要比真是年龄瘦弱的多,一直以一开始选拔的时候都没有发现他其实已经超龄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小海父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疾病也消耗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存款,后来母亲也改嫁到了别的村子了,家里现在只有小海和爷爷,靠着爷爷务农,前几年爷俩的日子还好,可是这两年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能靠着小海帮忙打一些零工赚钱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小海每天要打工种地还要照顾爷爷,村里每家也会时长照顾一二,但是因为每家的生活其实都不是很好,所需也只能帮助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最终选择了小海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小海的经历和书中的主人公相识,甚至相比于书中更为的凄惨,虽然小海没经过专业的训练,但是有谁会比角色本身演的还更像自己呢。
虽然小海并不知道什么是演戏,但是在试了一天戏后,效果出奇的好,这其中有本身角色相似的的加成,更多的还是小海本身自带的演戏天赋。由于剧组所带的现金不足,本来工资是最后才结算的,但是根据小海家特殊的情况,在村长和导演商量下,导演最终决定每天给小海一百块的演出费用来维持生活中的开支,剩余的那部分到戏份结束后再补齐。
导演十分喜欢这个朴实善良且有天赋的孩子,觉得十分投自己的眼缘。
拍摄了一天的小海,完工之后准备回家给爷爷做饭,小海找到导演领取今天的工资,导演还在工作,小海看到导演还在忙碌,没有上去打扰,就乖乖的站在一旁等着。
导演也发现一旁的小海,交代好手边的事情,走到小海旁边说道“等了很久吧”从就口袋中掏出一百块钱递给了小海。
那到钱之后小海有些不知所措,导演也看出小海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导演开口问到:“怎么了,小海”。
小海:“我从来没有那过这么多钱,导演你是不是给错了,这太多了,我也没干什么拿这么多钱不好意思”。
导演摸摸小海头:“小海你做的很好,这是你应得的,以后你每天都可以找那位导演叔叔要一百快钱,还有一部分等结束之后也会给你”。导演伸手试了一下旁边的副导演。
看着小海站在原地傻乎乎的笑着提醒到“小海还不回家吗,爷爷还在家里等着”。
小海将钱踹到衣服最里层的口袋里,走两步就要用手摸一下口袋,确定钱是否还在。
半路上,小海买了点肉和鸡蛋回家给爷爷改善伙食,又将剩余的钱交给了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