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秦根本的乡村故事 > 第二十六章 兄弟被困

第二十六章 兄弟被困

尤四福说:“种板兰根那是一窝蜂。种好了没销路,当然亏钱。现在不一样了。宁为海兴建制药厂,他需要原料,咱种出来的甘草,直接供给眼目脚下的制药厂,销路不愁,你怕啥呢。再说,他还要签订包收的合同。”

“四福啊四福,你是猪油蒙心了,还是一叶障目了?”秦有仁损人一点都不留情面,“当年种板兰根,是不是宁为海鼓捣大家伙一起干的,结果呢?现在,你还信他?”

“当年是当年,那时他也没制药厂,他是替别人收的。”尤四福说,“那时宁为海也亏了不少钱,这个咱都知道的。”

“行了,你啥也别说了。”秦有仁说,“你要跟着宁为海种甘草,你就去种,我们家不发那个财。”

“有仁哥,话别说死嘛”尤四福说,“看看根本侄儿有什么意见呢?”

这时,根本的母亲走过来说:“四福,我们家根本准备栽猕猴桃呢,树苗都买回来了。”

尤四福有些惊讶,说:“哦,猕猴桃,就是咱山里的野毛桃,那能卖钱吗?这太离谱了吧。”

秦根本笑了笑,没做什么解释。他知道,在没有见到猕猴桃丰收卖钱之前,没有几个人能看懂它。

“离谱?”秦有仁瞪着尤四福说,“我看你种甘草才离谱呢。”

秦有仁对自己的儿子,想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别人要说他的儿子做事离谱,他当然不乐意。

“根本,真的要种毛桃?”尤四福想从秦根本这里得到确认。

“四叔,”秦根本说,“树苗就在院子里,要不,你也看看,跟我们一起种猕猴桃吧,三年之内必定有大收成。”

“三年啊。”尤四福说,“我这甘草,当年种,当年就有收益。你那毛蛋蛋,算了吧。”尤四福摇了摇头。

他知道秦有仁脾气倔强,一件事如果他不认同,你就是把天王老子叫来,也难说服他。

尤四福带着遗憾离开秦家。

秦有仁看着尤四福的背影说:“以前很聪明的四福,这回怎么糊涂了。”

“谁聪明,谁糊涂,还不一定呢?”根本他妈说,“种树好,还是种药好?钱说了算。”

“你懂个啥?”秦有仁瞪了老婆一眼。

秦根本虽然着急把树苗种到地里,但他不想跟父亲搞崩。

他想采取一些迂回战术,逐步取得父亲的同意。所有事情关键是,父子俩先要亲近起来。

根本把三轮车推出来,准备去河口镇找边大梁。

这个早晨,他没有提树苗一个字。在他刚要出门的时候,父亲突然开口了:“根本,你要是非得栽树,山上那几亩地,拿去栽吧。”

根本没想到父亲突然做出让步。尽管不是他想要的河边平地,但有地总比没地好。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但也不能驳了老人的面子。他说:“嗯,好,不急。等我忙完官司的事,再动手栽树。”

根本开着三轮车走了。打官司的事情他不敢马虎。

上诉期只有两个星期,他得抓紧时间重新收集证据。他不知道边富贵会不会配合?大梁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

……

秦根本先去了大梁家。家里只有大梁的母亲在。她告诉根本,大梁和他爸都在镇上的餐馆,平时不回家住。

根本又开着三轮车赶到河口镇。

河口镇是韩信河与霸王河的交汇处,是山区“各路英雄”出山的必经之地。

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区百姓,有山货要出手,或者购买米面油都要来河口镇。

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河口镇都有集市。镇集不大,却还热闹。几十年风风雨雨不曾中断。

即便是在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河口镇的镇集也保持着正常的动作。

秦根本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来镇集上卖山货。

有时背一篓子野蘑菇,有时是两筐子八月炸,偶尔也会套几只野兔,送到镇上的餐馆。

河口镇只有一条主街,街道一头是通往县城的公交车站,另一头是集市。

秦根本按照大梁妈告诉他的地点,寻找大梁的餐馆——“边疆大盘鸡”。

大梁终归还是把自己的拿手戏,从农家乐搬到河口镇。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听大梁妈说,餐馆的生意还不错,要不,也用不着父子俩天侯守在那里。

当天不逢集,街道上的人不多。又是上半天,大多餐馆商铺的开门较晚。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