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大梁说:“在冷库放着又不怕坏,想什么时候出库,就什么出库。随着元旦、春节来临,水果市场需要旺盛,价格肯定没得说。”
众人也都附和。
猕猴桃合作社开过几次会议之后,很快就确定下来,同意着手建设红火沟的猕猴桃冷库。
那天,几个人又在一块合计,建库首先需要场地。
边富贵是村里会计,对村里的财产很清楚,他提议,可以租几间村里的库房试一试。那样可能控制投资成本,先看看效益好,如果效益好,明年再扩大规模。
红火沟村里的财产能分的早就分了,只剩下五间库房在后山脚下。
以前是存入农具的地方,因为那里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离坟地又比较近,那库房便没有人要,因而保留了一下来。
根本让大梁马上去找宁支书,就租用库房的事先打个招呼。其他人继续商量预算的事。
没过一会儿,大梁就回来了。带来的消息令大家失望。
村里的五间库房,昨天刚被蒲公英合作社租用,当作库房。
“咋就这么巧呢?”杨老六说,“难道宁为海长着**眼,可以看到咱猕猴桃合作社的内心。”
大梁也觉得奇怪:“红垯公司迟不租,早不租,偏偏猕猴桃合作社要用的时候,他们出手了。
边富贵却以为,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宁为山毕竟是宁为海的哥哥。虽然宁为山加入猕猴桃合作社,可是宁家人哪能不帮宁家人呢?
秦根本觉得再纠结这几间库房没什么意义,应该想一想怎么解决房子的问题。
租,没有机会了。那就只能自己盖。可是,现如今的村集体连巴掌大的一块地也没有,想用公共的地盘盖冷库,是不可能的。
只能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动脑子。
边富贵父子两经常和根本在一起,见识了合作社从无到有,也感受到跟着根本干,一天一天日子富了起来。
他们的意见就很容易统一。
边富贵当即决定,在自家院子里盖五间冷库。他们家底厚,有那个实力。
杨老六家里的房子多,不用新盖,原有的房子改造一下,就可以建两间冷库。
秦根本合计了一下自己家的宅基地。
他家现在院子实际只占了土地证的三分之一,院子后面还有很大一片地主空着种菜。
这片地上再盖五间平房没问题。但是由于财力所限,他决定在自家后院建三间冷库。
这样一来,合作社就有十间冷库。
因为这部分属于私人投资,将来合作社的猕猴桃要入库,就算是租用。
边富贵提议,这些冷库盖好以后,完全可以作为投资入股到合作社,也算是合作社的资产,他们三家只按股分红就行。
这个思路很容易就被大伙儿接受了。
春暖花开的时候,边大梁家的冷库开始动工。
杨老六的改造工程也行动起来了,只有秦根本家的冷库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秦家后院种的那些冬菜都还没有清理。
不是根本偷懒,也不是他的我资金不到位,而是他遇到了很挠头的问题。
秦有仁自认为懂传统文化,对那些老旧的东西喜欢研究,还愿意发扬光大,甚至有时自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确实曾经想向县文化局申请,给他颁一个证书,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传播他所谓的中华传统文化了。
秦根本把自己想要在家里后院建冷库的想法跟父亲讲了,老父亲坚决反对。
这多少有点出乎根本的意料。他以为父亲反对是因为花钱,但是他想错了。
父亲反对的理由是,后院不宜动土。一旦后院盖房子,就动了整个院子的根脉,破坏了风水,对秦家有很大的不利。
这些年,秦家之所以顺顺当当,蒸蒸日上,就是因为保持着有利的地形。
秦有仁特意给儿子解释,他家院子为什么当初选在这半坡。
往前看,远处是韩信河,近处是村落。往后山看,虎头山威风凛凛,那就是最大的靠山。
秦根本从来没注意过,他家院子还是个风水宝地。
他不信这个,他给父亲讲了很多现代的科学知识,说明建冷库的好处。
甚至用父亲平时最关心的“经济利益”刺激他,老父亲就是不为所动。
秦有仁坚持不准儿子在后院盖房,别说盖冷库,就是盖个鸡窝狗窝都不行。
根本几番劝说,老父亲就是不允。说的次数多了,难免就吵了起来。
秦有仁一生气,放出狠话来,除非他死,否则,谁也别想在他的后院动土。
秦根本将自家院子审视了很多遍,前院太小,不可能盖房子。
现在住的房子,才盖起没几年,也没有多余的房间,没办法改造成冷库。
父子两又扛起来,两人在一个锅里吃饭,老是不说话,不搭腔。
这样过了几日,秦根本觉得,老这样僵着也不是个事。遇上这样的父亲有什么办法呢?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的。
看来这一次,秦根本是只能妥协了。
可他又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