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天恋 > 十八

十八

“这小子还挺逗!”宋良骥说完,三人一起笑起来。

尹僚冠接着整理纸箱,刚打开,就拿出了一把算盘。

谢平很敏感,连忙走过去,仔细一瞧,惊叹起来:“这可是一个老物件!”

“我祖上传下来的。”尹僚冠将算盘递给谢平。

“紫檀料,没有漆过,全是榫头链接,横梁两头,还用紫铜皮包裹了,这把算盘可有来头。”谢平接过算盘,翻来覆去看,心想,这样的算盘,早年只有名商大贾才有。想到这里,他连忙问尹僚冠:“你祖上是何人?”

“清朝末年,我的太祖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名富商大贾,在康定、理塘、昌都一带,拥有多家商号。总账房的德铭先生,为太祖算了一辈子账,太祖将他视为家人。德明先生去世时,将这把算盘,送给了太祖。”尹僚冠道出了这把算盘的来历。

“这么说,这把算盘是你们家的传家宝啊!”宋良骥说道。

“什么传家宝?是戒品,警示后人的。”尹僚冠出语一波三折。

“怎么回事?”宋良骥想问个究竟。

“我太祖生意成功之后,一心想让祖上考取功名。祖上也争气,甲辰科考及第,录为三甲进士。”尹僚冠从箱内继续拿出衣物,整理起来。

“进士就是进士,还有什么三甲?”谢平不解。

“一甲进士,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授官。二甲、三甲进士要三年后翰林院复试,及格才能授予官职。”尹僚冠一边整理,一边回答。

“那三甲进士,也没有什么呀!”谢平还有点看不起。

“你晓得个啥子?!全国只有两百人。”尹僚冠还真知道得不少。

“你接着说。”宋良骥很想听听下文。

“哪晓得,有一天祖上从书房里翻出了一本明朝算术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便着了迷,研究三载,打得一手好算盘。算盘打的好有什么用,也不能闹个一官半职。果不其然,三年后院试落第。太祖大发雷霆,把祖上痛打一顿,将算盘钉在墙上,命他一日三次,望着算盘思过。此后,这算盘就成了我们家警示后人的戒物。”

“你又是怎么学的?”宋良骥真能提问题。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抢光了我家的家产,就剩下这把算盘。我爷爷吐血而亡,我奶奶变卖了房产,带着我父亲到射洪安家。父亲长大后,给当地一家大户人家当账房先生,维持全家的生计。为了让我学门手艺,父亲从小就叫我打算盘,我就是这样学会的。”尹僚冠说到这里,从谢平的手中接过算盘,露了一手,一抖算盘,算珠整齐划一的清了零。

谢平一看就知道,他也是练家子,便问道:“水平怎么样?”

尹僚冠回答说:“这不好说,反正我们川北没有人能打过我。”

宋良骥一听,马上乐了。这样一来,他们组就有了两个计算高手。他对谢平、尹僚冠说:“你们俩比试比试。”

见面就比,不合适。谢平有点迟疑。

宋良骥问他:“怎么,你不敢?”

谢平这个人经不起激,马上回答说:“比就比,我还怕他不成!”

宋良骥问尹僚冠:“你呢?”

尹僚冠一笑,随即说道:“我怕比了之后,当哥的脸上挂不住。”

哎嗨,这小老弟还挺狂!谢平傲然的说:“你定规矩。”

尹僚冠也不客气:“我们一盘定胜负。”

宋良骥征求他俩的意见:“加减乘除,一百道,结果正确,先算完的胜。错一道题,扣十秒。”

“行行行。”谢平来到桌前,从抽屉里拿出算盘。

尹僚冠也拿着算盘,坐到了桌前。

宋良骥翻出算术题库,压了压页面,用红笔勾了一百道题,放在他们两人的面前。为了让他们两人都能看到,他找来几本书,将算术题靠在书上。整好之后,宋良骥对他们说:“题库不能碰,谁碰谁输。”

“好嘞。”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回答道。

宋良骥站在他们两人的后面,抬腕看表,喊道:“预备——开始!”

话音一落,他们两人几乎同时拨起了算珠。谢平严肃认真,尹僚冠飘逸潇洒,两人飞快的拨动着算珠,“滴滴答答”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他俩每算好一道,就将答案记到纸上。

尹僚冠打到起劲之时,两只眼就离开了算盘,带着一脸坏笑,看着谢平。

九分零八秒,两人几乎同时将算珠拨上了横梁。

“我们打平啦?”谢平有点不相信。

“不慌,不慌,让我检查一下答案。”宋良骥接过他俩递过来的答案纸,仔细核对起来。

“你们俩的答案全对。”宋良骥宣布:“平局。”

“再来一盘!”谢平的性子来了:“我们来比盲打。”

“惊风火扯的,盲打算啥子。”尹僚冠还看不起:“我们来比两只手同时打。”

这小子的功底还挺深,谢平挂起了免战牌:“算了,和为贵。”

宋良骥一听尹僚冠能双手打算盘,一下来了劲,连忙将谢平的算盘递给他:“你来表演表演。”

“恭敬不如从命,还是这一百道题,看着。”尹僚冠双手翻飞,每道题,两只手同时打完,互相验证。他用时十分零一秒,又打完了这一百道题,无一错误。

宋良骥看上了瘾,对尹僚冠说:“你能不能两手打不同的题目?”

“这是打算盘的最高境界,我还没有练到家。”尹僚冠终于谦虚了一回。

“来,试试。”宋良骥一下来了浓烈的兴趣。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两手打不同的算术题,这可是珠算界一等一的功夫,全中国可能都没有几个人。谢平说:“你就吹吧,我小时候练了好几年,皮毛都没有学到。”

“新来乍到,我可不敢当着两位老哥的面,胡吹八咧,等我练好了再说。”尹僚冠想打退堂鼓。

“不行,不行,你说你没有练到家,意思就是你会,不露一手,我们怎么知道?”谢平非要让他露一手,见识见识。

“来点简单的吧。”宋良骥折中。

“行,我就老藏穿袍子,小露一手。”尹僚冠接过宋良骥递过来的题目。

谢平连忙让位,站在他身后看。

“两只手各十道题。”尹僚冠将两本书分别放在面前,拉开了十公分的距离。

宋良骥看着表,说道:“你不要紧张,我只是记记时间。预备——开始!”

只见尹僚冠右手先开始打题,数字刚拨成,左手紧随其后,左右开弓。开始还不是很快,三道题过后,双手翻飞,甚是快捷。宋良骥、谢平起初还不觉有什么惊奇,四道题之后,只见他越打越快,不禁怔怔的出了神。简直是匪夷所思,天下读书之人,都是一次只能运算一道题目,他却能同时运算两道题,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当他算完最后一道题时,谢平迫不及待的对他讲:“老弟,这个窍门儿,你可要教我。”

尹僚冠还没有回过神来,宋良骥抢先发了话:“这可不成,我们组有一个‘神算子’就够了,你学这个,要耽误多少时间。从今以后,你主攻气动设计;僚冠,你主攻计算。”

“遗憾,遗憾了。”谢平摇了摇头。

“好勒!”尹僚冠一下高兴起来。

半个月后,谢平和李月英举办了婚礼。他们的婚礼,由熊志丹、李丹萍联袂主持。宋良骥和张倩应邀出席。张倩为两对新人准备了贺礼,一对缎子被面。新娘瘦削高挑,眉目俊秀,虽然脸盘黑点,但显得十分骨感。她身穿一件红色衬衣,黑色长裤,配上她那俊俏的脸蛋,显得格外精神。

主持人熊志丹宣布婚礼开始后,李丹萍大姐发表讲话。接着就是新郎新娘给大家发喜糖、喜烟。

别看这么一个简单的程序,年轻的同事们也能把它搞得很喜庆。谢平端着盘子发烟,新娘李月英给他们点烟。好几个年轻人,嘴上叼着烟,嘴唇不住地扭动,李月英将划着的火柴,凑到东,烟头就转向了西;一连划了五六根,怎么也点不着。小伙子说:“嫂子,你不行,我们谢哥点火的本事大得很。”

李月英无奈,只好接过谢平手上装烟的盘子,将火柴交给他。

谢平“嚓”的一声,划着火柴,恭恭敬敬的举到小伙子面前。可小伙子反而将烟夹到手上,对谢平说:“谢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怎么能提前点火啊?!”

一语双关,弄得全屋子里的人,都大笑起来。

新郎老脸老皮的,无所谓;新娘可就遭不住了,俏脸一下红到了耳根。

轮到给宋良骥、张倩发喜糖、喜烟,这两位没有为难他们;宋良骥点着烟,抽了一口;张倩接过喜糖,扒开糖纸,吃了一块。

谢平给李月英介绍:“这是我大哥宋良骥,这是未来的嫂子张倩。”

张倩正要解释,李月英对谢平说:“我嫂子长得好漂亮啊!”

李月英的话,闹得张倩满脸通红。

张倩回答说:“再漂亮也没有你这个新娘漂亮。”

宋良骥连忙拿起凳子上的被面,塞到张倩手里。张倩反应也快,接过被面,站起来,对李月英说:“我也不知给你们买什么好,不知你们喜欢不喜欢?”

李月英接过被面,张倩掀开一角,露出一沓十元大钞,她吃惊的看着谢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大概有二三个月的工资,她不敢收。

张倩见状,连忙对她说:“我们女人要买些私房用品,收着。”

谢平刚要推辞,宋良骥向他摆手;这要让人看到了,还不说他们的闲话。

他马上领会了宋良骥的意思,对李月英说:“快,快谢谢嫂子。”

新人走后,张倩红着脸,拧了宋良骥一把,小声对宋良骥说:“什么嫂子、嫂子,都是你的这帮狐朋狗友瞎叫!”

宋良骥一边躲,一边说:“哎喓,乖乖,现在就这么厉害!”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