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在年代文中被迫学习 >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干旱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干旱

县城里的日子慢慢推进,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乡下的焦躁却一天比一天多,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有降雨了。

不止滇省,附近的好几个省份也是一样,天干得不同寻常,人们只能组织人手,家家户户带着桶带着盆人工浇水。

但这水远远不够庄稼生长需要的分量,一个个经历过十多年前那场旱灾的人全都心里打了个突突。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今年粮食产量肯定得缩水,具体缩多少还要看后面老天爷会不会发一发善心。

他们的好日子还没有几年呢,希望不要再经历一次那种绝望的年代。

顾唯一早早防着1958年到1961年这三年的干旱的,通过她爸向她大爷爷暗示,建议今年多种红薯和新型玉米。

那玉米当初顾唯一改良的时候最重点研究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产量,另一个就是抗旱能力,抗倒伏都是次要的。

顾大山在侄子旁敲侧击下,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没有多问,只是把大队里原本打算种小麦,高粱,油菜的地全都种上了红薯和玉米。

稻田那是没有办法,南方人本来就喜欢吃米饭,你要是没有依据的让村民稻谷不要种了,那肯定不行,相信经过第一年大家都会明白的。

村里人目前只有老人和一些看得远的人才为这好几个月没下雨的事担心,看到田里,地里长势没有往年好的庄稼也顶多摇摇头。

因为前面一个月上级发布通知,实行人民公社大食堂,所有人家里不准留粮食,不准开火。

当时城里的纠察队全都下乡搜查,一开始要带走村民的粮食不亚于要他们的命。

但是后面他们发现,在食堂全是大米饭,还是干的,想吃多少吃多少,根本不用计算着吃,生怕年末饿肚子。

然后大家也不排斥大食堂了,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支持大队办食堂。

反正是公家的,自然是能吃多少算多少,吃不完也没事,又没浪费自家粮食,一个个的都不在乎。

只有那些知道内情的村干部嘴上全是燎泡,现在村里的伙食已经从全干的大米饭,变为清粥。

这几天连大米也没了,全是糊糊就野菜,看着天色不对劲,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实在不敢在这当口再大吃大喝。

村里人由奢入俭当然有意见,但是全被村干部压了下来,这年头县官不如现管,村干部对于村民非常有震慑力。

隔壁村里冷眼看着顾家村折腾,能做到村干部的也不是傻子,顾家村的村干部没有不靠谱的,几个村子悄悄商量了一下,也决定向顾家村学习。

随着天越来越干,河里的水位越来越低,连红星村的水库水位都下降了一大截,那些沉浸在大食堂可以想吃多少吃多少里面的人终于醒悟过来。

到后面公社食堂里的糊糊从稠到稀,甚至大半都是山上挖的野菜,一个个自发自觉的带着桶到红星村挑水灌溉。

一个月前红星村的就不让其他村的来挑水了,之所以顾家村的可以,全是因为顾国繁这两年收菌子,在红星村有点香火情。

没过多久,村民怀着悲痛的心情开始收割粮食,一称,产量只有平时的一半,这一半里面还要交公粮。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