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这才回了慈宁宫,却留下桂嬷嬷带着两个小宫女随时帮着照看、传消息。乾隆对钟茗道:“皇后也去安歇罢!太医既说已见好了,你也不要太担心了,这么多人挤在屋里也不好。”
钟茗哪里睡得着?勉强笑笑:“我还是看着他心里踏实。”
乾隆道:“光今年就有两回这样的事儿,永璂都挺过来了,这回一定也一样!”心下却是惴惴,谁知道这个常生病的儿子会不会栽在这一回?想着,乾隆心里一堵一堵的。他总觉得自己是被老天眷顾的有福人,可偏偏最显子孙福的嫡子……
钟茗被乾隆一说,忽想起永璂在还珠里似乎露过面儿,现在应该没事儿的。又想,这小子在还珠里是以同情假格格、指责亲额娘的造型出现的,不会是这回烧坏脑子的缘故吧?兰馨没嫁假贝勒,谁知道这剧情会不会已经变了……
“皇上明日还有正事儿,这里有我就行了,快去安置了吧。”钟茗一面说,一面招呼着乾隆身边伺候的人服侍乾隆去养心殿休息。
乾隆叹口气:“朕明天再来。”
————————————————————————————————
永璂一躺就是三天,这三天整个后宫鸦雀无事,生怕惹着了三尊大神生气。至于会不会在梦里放烟火,那就看各人心思了。太医只说烧已退了,对于钟茗询问是否烧坏了脑袋的说法,太医也有些犹豫,照理不会,可是皇后这么问……太医也不敢说得太死,一时太医和钟茗都担心得要命。乾隆不明就里,也是天天来报到,只看着儿子不醒,心里难过,为永璂也为他自己。再看皇后,一直守着永璂,颇有慈母风范,又想着她已失一子一女,乾隆不由对皇后多了些同情。又想起乾隆十三年,七阿哥薨逝,孝贤不久也……更担心万一……钟茗会挺不住。
终于,永璂醒了,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动一动身体,发现似乎没什么力气,四肢也懒洋洋的,被窝里好暖和哦~再一动,唔,不对!一歪头,炕上还躺着一个人!好眼熟啊!是皇额娘?
揉揉眼睛,天好黑,推推:“皇额娘?”
钟茗累得狠了,索性在永璂的炕上躺了,她还没醒,守夜的宫女太监醒了。连声地道喜,还有双手合什感谢老天的——十二阿哥好了,他们也不用被罚了。
钟茗忙起身,又让永璂先不要动,再传太医来请脉。在恭喜声中大手笔赏了三个太医各二十两银子、两匹蜀锦并些文房四宝,坤宁宫侍侯的人各有赏赐,一时皆大欢喜。又有派去给乾隆、老佛爷报喜的人,也得了赏回来,更是高兴。
太医得了赏也更用心,提醒道:“十二阿哥病体初愈还要小心调养,臣等开个调养的方子来,只是药补不如食补,饮食上也要注意,臣等一并写来。”
钟茗极高兴,笑道:“只管写来便是!”
永璂躺了好几天,只靠灌些药汁汤水,早饿得不行,却还不能吃不好克化的东西,脸揪得像个包子。闷闷地喝了熬得入味儿的鸡茸粥,觉得味儿不坏,这才开了脸。打个哈欠,在屋里走了一圈儿,又觉得累,爬回去继续睡了。
乾隆得来的时候,天已擦黑。他每日宿在坤宁宫,下朝后去慈宁宫请过安,便与老佛爷一起来看永璂,问明了永璂的病情进展,拉着永璂的手再絮絮叨叨地鼓励几句,这才回养心殿批折子。得信儿的时候,他正批折子呢,乐得把笔一扔,心里很得意,自己还是有福的。又有些担心,这儿子有些太弱了。
乾隆进坤宁宫的时候,永璂已经又睡下了,乾隆也不让叫醒,只看着永璂直乐:“瘦了,日后得好好养养。”
钟茗终于松了一口气:“是,太医有句话说得对,药补不如食补,底子打好了,比吃药管用。”
乾隆赞同:“正是。”
这几日,乾隆一直与钟茗一道看着永璂,虽是钟茗每晚把他扔在东暖阁里,倒也没有怨言。其实他心里已作了最坏的打算,倒不去计较钟茗照顾永璂撇开自己的行为了。对钟茗与永璂也格外的照顾宽容,让钟茗对乾隆的感觉好了很多,每当看着乾隆对没有转醒的永璂说什么:“永璂是爱新觉罗家的孩子,一定要挺过来。”、“醒了带你去骑马。”之类的话,钟茗觉得乾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渣的。兼之有了共同提心吊胆照顾孩子的一段经历,两人都觉得,此时对方还是可靠的,有了那么一丝“战友”的意味。
所以,当与乾隆携手回东暖阁的时候,钟茗倒不觉得乾隆那只与自己交握的手很难接受。所以,当两人洗漱一起躺下的时候,钟茗也没什么戒备之心。所以……
作者有话要说: 再次计时,这回为还珠剧情的开始。这是倒数第三章。^0^
下面是碎碎念时间——俺就是因为写这个,所以,更得有点晚,汗……
最近评很多,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0^
关于QY本人的经历,不作评论。
我只想说一下白吟霜。算是一些个人的想法吧,也是看了评之后的一点感想与解释,不针对任何评论^0^
1、跟福晋先说做小猫小狗就好,后来的所为,可以称为“小猫小狗要翻身”;就在同一场景下,她先是说安份守在这里就好、继而投井,接着就一脸感激同意入府,小猫小狗独守陋室论就像放了个P,大家选择性地失忆了。
2、孝期失贞这东西,我文里已经说了,第一她未必就真是入了奴籍的,第二就算是入了奴籍“侍候”不是说就指XXOO一种的!看过有拿袭人作比的例子的,但这两个不一样吧?要是袭人真像白吟霜的侍候法儿侍候了贾宝玉,贾母能先剥了她的皮,真的。说冷血一点,你带着孝,不吉利,忠仆为主,也要拒绝的。
3、再说她的“无辜”,指婚这东西、满汉不婚这规矩,清朝人都知道,怎么到了她那里就例外了?就可以“情不自禁”的时候不想了,事到临头又开始埋怨了?天下规矩,是她家开的么?
如果她洁身自爱,我们以指责封建制度,可她违背的不止是封建制度,而是超越了封建时代的普遍的人类道德!孝期失贞这回事儿,你可以用“情不自禁”作借口,可以用“侍候主子”当解释。可是我总觉得,为了进府作为交换条件脱了孝服,太TM不是人了!既然要当小猫小狗,守着你爹的坟,你又做了什么了?我引过原著的,这丫头在养父刚死没多久,唱情歌小曲、跟假贝勒“灯前酒后”!这样结合为进府而脱孝服来看失贞,这丫头压根儿就没把道德当回事儿!
请让我补充一句,对不起侮辱《梁祝》了,梁祝大家都知道吧?那真正控诉士族门阀制度的爱情悲剧,里面两人是怎么做的?!同窗N年,英台便是有意,可有做什么以身相许的事情?山泊想与英台在一起,也是要上门提亲的。虽是造化弄人,却是互相尊重(不是说的电影情节啊)。
[吟霜不相信的抬眼看雪如,就跪在地上,一边哭着,一边对雪如磕头如捣蒜。雪如情不自禁的一弯身,扶住了吟霜,含泪瞅着她:“只是,孝服必须除了,秦姥姥,给她做几件鲜艳的衣裳……”
吟霜含泪仰望着雪如。雪如眼中,盛满了温柔,盛满了怜惜。她心中一动:这眼光,多像她去世的亲娘呀!]——原著
对于脱去孝服,她是一点抗拒都没有!至少,原著没写。
耸肩。我不喜欢这个人,虽然她的命运很坎坷,但是这不是自甘堕落的理由!人不自爱,还要让别人尊重么?反正,我对她身世的感叹、同情与期望她能过得幸福的期望,被她的行为给撕了个粉碎。
我不是为封建制度、满清指婚唱赞歌、辩护,没有这个意思,我极不喜欢这样的制度。只是,我觉得你说这对“苦情人”是勇于打破旧规矩吧,我真没看出来。
一个制度的出现,虽然必将灭亡,但是这不能作为你现在就不遵守它的理由,如果以此为理由,是不是可以得出“现行法律都可以不必遵守”的结论来?或者,直接去银行抢钱——“共 产 主 义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共 产 主 义是按需分配的,所以,我有需要,我去银行抢钱,是很正当的!”
PS:反抗旧制度,这在这个文里题目有点大了,就说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吧。追求自己的幸福,无可厚非,但是——其身要正!
如果皓祯敢抗婚,最后两人死了,我向他们致敬!可他没有,有人要说他是为了家族而隐忍,那么,他后期的所为简直就是对前期的隐忍打了个响亮的耳光!装病、求人说情、跑去军中效力,什么法儿没有?冷笑!天下就剩他一个男人了么?还是公主真没人要了?还有皓祯,我想送他一句话“爱她,就请尊重她!”你TM无媒无证的跟人XXOO了,还说是“真爱”,有良心没有?你一贝勒,不知道什么叫“满汉不婚”么?
最后,关于钟茗现在的所为很像一个“合格”的皇后,会对这两只用礼法来压。实在是因为上述理由,让我不想看着这两只有什么好结果。我承认,我看不得他们俩好。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不必较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