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三国之赵统新传 >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错误(各方面收集)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错误(各方面收集)

l围困雒城、雁桥破张任、擒杀张任: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这些事件都是诸葛亮所指挥的。但按照历史,这次战役都是刘备和庞统所指挥,没有史**载诸葛亮参与和指挥了此次战役。

l赵云、张飞分兵: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擒杀张任,攻克雒城后,分兵张飞、赵云分占四川各地。但历史上诸葛亮分兵张飞、赵云,是在攻克雒城之前,即入川占据江州,还未进攻雒城之时。而不是《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是在攻雒城之后。历史上诸葛亮也并未参加和指挥雒城之战。

《三国演义》作者应该很清楚史书所记载的历史史实,罗贯中之所以做这样的修改,完全是出于人物塑造的需要。为突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将庞统身死改在诸葛亮入川之前,将擒杀张任、攻克雒城的指挥者从刘备、庞统改变成诸葛亮,这种为突出主要人物而移花接木的手法,在《三国演义》中屡见不鲜。但这些修改,对这段历史没有太大和根本性的改变,作为文学作品,修改历史也无可厚非。

(3)雒城之战、绵竹之战的顺序

《三国演义》嘉靖元年本第一百二十七则《孔明定计捉张任》至一百三十则《刘玄德平定益州》描述,雒城之战后,刘备进行了绵竹之战,最后攻克成都。

表21刘备葭萌关起兵后进军成都的路线

123456

三国演义葭萌关涪城雒城绵竹成都

史书葭萌关白水关涪城绵竹雒城成都

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出,刘备葭萌关起兵后进军成都的路线,《三国演义》与史书的差异主要有两点:(1)白水关问题,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2)雒城、绵竹顺序颠倒问题。

按照《三国演义》描述,先有雒城之战,后有绵竹之战。而历史实际是,先有绵竹之战,后有雒城之战。从地理位置看,绵竹在雒城的东北,所以先有绵竹之战、后有雒城之战是合理和正确的。

为何出现这样的地理错误?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叙述得非常清楚,《三国演义》作者对《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读得非常仔细、认真,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错误?仔细分析《三国演义》的地理错误,有以下三种可能。

1、作者为故事需要而做的“明知故犯”,明知地理有错误,而仍为之。这类例子在《三国演义》中曾经出现。但从刘备进军成都的过程看,这种可能性不存在,作者完全没有必要将雒城、绵竹顺序颠倒。罗贯中之所以将进攻雒城移至夺取绵竹之前,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有意将庞统之死提前,以便诸葛亮及早入蜀,指挥夺取益州的战斗(历史上诸葛亮是在庞统协助刘备包围雒城以后才与张飞、赵云等溯江入蜀,分定郡县,然后与刘备共围成都的)。到了第117回写“邓艾偷度阴平”,邓艾夺取江油以后的进军路线则是涪城-绵竹-雒城-成都,与史实和地理都完全相合。前后对照,说明罗贯中不是不知道取蜀的正常路线,不是时而糊涂时而明白,而是为了情节的需要,有意改变了刘备的进军路线。

2、故事并非来源于史书,也不来源于作者创作,而是来源其他渠道,如民间传说、平话等。作者虽发现错误,但无法改变,只好将错就错。但从刘备进军成都的过程看,不是这种原因。

3、作者不了解四川地理所至。从其他地理错误看,完全可能,在其他解释都不成立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解释。但为何作者不相信史书的描述,硬要颠倒绵竹、雒城之战的顺序?对此还很难解释。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