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三国之赵统新传 > 第一六九章 小赵统三峡观光,刘玄德兵至秭归

第一六九章 小赵统三峡观光,刘玄德兵至秭归

我们一开始进的峡谷叫瞿塘峡,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峡谷便遇上气势赫赫的夔门。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这里河宽只有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而两岸主要山峰可高达1000~1500米。这里峡深水急的江流,绵延不断的山峦,构成了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师父派马谡建造的八阵图就在这江边。只是因为峡短水急,也很难停下船,早早就过去了。

现在我们走的这巫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两段峡谷,是三峡中既长而又整齐的一峡,故又名大峡,素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连。我的前一世的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驰。北岸六峰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峰并不临江。因此陆游诗中说: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当船过金盔银甲峡,跨进箭穿峡口时,放眼仰望,就能一一见到巫山十二峰了。这十二峰全由山岩组成,高出江面千米左右,屹立在峡江南北,有的如腾霄汉,有的如凤展翅,有的形似画屏,有的峰若聚仙,千姿百态,引人入胜。身置群山怀抱中,放眼回眺,可望南北五峰,尤其是与青石隔江相对的而每天第一个迎接朝霞,最后一个送走夕阳的望霞峰,在十二峰中尤为峻秀峭丽。峰顶的一侧,兀立着一个人形般的石柱,宛若仙女,亭亭玉女,十分迷人。在望霞峰的东面,是古松遍山的松峦峰。再往东,便是集仙峰(又名剪刀峰)。江南还能见到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巫峡除了观赏巫山十二峰外,其余群峰众山,也是千姿百态,烟云素裹,时而白雾茫茫,峰颠在烟云中时隐时现,恰似人间仙境。

果如冯习所说,在巫峡看十二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登龙峰和圣泉峰。登龙峰莽莽苍苍,象长龙伏卧,逐渐上升逶迤三十里,临江一面悬崖峭壁,气势雄伟,层叠而起,象一条长龙跃跃欲飞,疑上九天。彩云缭绕峰间,长龙仿佛在空中狂舞,壮观之极。那圣泉峰位于巫山县横石溪东侧的巫山山腰,与登龙峰各踞东西。该峰顺岩势向上延伸如刀削。峰形象一只昂然而立的雄狮,威风凛凛。峰前有一块光洁晶莹的岩石,象一块玉牌吊在狮子颈下。冯习告诉我人们称此处为“狮子挂银牌”。又因为峰下有一股清泉,常年不干涸,圣泉峰因此得名。接着是望霞峰,又名神女峰、美人峰。位于巫峡北岸,冯习说每当晨曦初露或夕阳西沉,其峰白云缭绕,霞光辉映,千奇秀丽。在群峰之巅的一侧,兀立着一个人形般的石柱,高四丈,象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亭亭玉立。她明如秋水的眼睛,俯瞰长江。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巫山神女瑶姬的化身——神女峰。江风从逼仄的绝壁反弹回来,撒在狭窄而急湍的江面,江水显得愈加汹涌,和着大船推起的波澜,又砸在岩石上,激起了如雪的浪花。不知是雨丝在飘落还是薄雾在浮动,山峰的半山腰环绕着若隐若现宛如游龙的素练,轻轻地上下起伏,仿佛在故意遮挡游人的视野,但它依然掩盖不了神女娇美的体态,从薄云间看去,分明是"绮罗纤缕见肌肤",在群山中被映得分外俏丽夺目。翠屏峰位于江南岸,此峰突起于缓缓山坡之下,漫山苍翠,郁郁葱葱,超然卓立,形如一道绿色的大屏风,因此得名。还有一座聚鹤峰,位于翠屏峰东面,峰顶怪石嵯峨,四时松杉茂密,长青不败。传说夜间有千百只白鹤聚集在此峰,故取名聚鹤峰。这些白鹤朝而往,暮而归,形成三峡的又一胜景。每当明月星稀或凄风冷雨之时,白鹤引颈长啸,与猿啼接应,最是消魂断肠的场景,使无数游子过客洒泪沾襟,思乡不已,产生了一种感伤。我也记得前一世曾有诗这样描绘此峰:

“猿声巫峡愁漂泊,别有高峰招野鹤。松径兰崖任往还,雪翎砂顶相依托。空疑子晋挟箫笙,谁道令威歌城郭。自是凌霄擅异姿,白云一望天边廊。”

冯习说巫峡以巫山得名。她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极易形成巫山**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巫峡谷深狭长,日照时短,峡中湿气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雾,云雾千姿万态,有的似飞马走龙,有的擦地蠕动,有的像瀑布一样垂挂绝壁,有时又聚成滔滔云纱,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峡的神奇景色。我前一世的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站在船上仰望,偶尔还能看到悬棺古迹和正有蜀军行走的栈道。看我对那些悬棺感兴趣,冯习就告诉我,听当地人说,悬棺的位置越高越险要,越能代表子孙的孝心,往往是儿孙倾其家产来为故去的先人送行,原来如此。

前面就是秭归了,也是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和著名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故乡。秭归殷商时代为归国所在地,西周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前205年),置秭归县。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屈原有贤姊,闻原放还,亦来归……因名曰秭归。”秭归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县名因屈原而来。《水经注》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 “秭”由“姊”演变而来。而那王昭君则是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就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我的前一世历史上一致认为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到了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刚上岸没多久,就有探马传来张苞关兴他俩的捷报,刘备伯父就急忙让探马速速详细报来。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