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端着火盆走进来,看了一眼站在书架前的二人,并没有多做言语,将火盆放在书房中央后便自觉的退了出去。
千将打开一扇木窗,而后掀起盖在书架上厚厚一层的幕布,灰尘由似下雪一般的落下,千叶黑黑的头发上瞬间盖了白茫茫的一层。千将掩着口鼻剧烈的咳嗽,而后取下放在书架顶端的漆器木盒放在桌子上,漆盒长约三尺,盒盖上用着描红的金字画着九宫八卦的图形,盒内摆着一根大小仅次盒宽的短枪,以及一卷竹简。
拿出里面放着的竹简,在书桌上摊开,竹简滚动着发出沉闷的碰撞声,千将指着上面有些泛黑的镌刻文字说道
“小石头,这是《古本经》,是先祖在仙人洞中发现,发现时全经有甲乙丙三卷,后来几经战火,乙卷和丙卷流失于世间了,你现在见到的这卷是甲字卷,这上面记载着世间万物的起源,这卷甲字卷记载的则是灵,遗失的乙字卷和丙字卷则记载的是妖和兽。”千将扶着桌子坐下,把千叶拉到身旁,缓缓说道。
“上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
自此便先诞生灵,灵也通零,意为万物之始。灵是一种介于虚与实之间的媒介,也可以说是可以看见的魂魄,灵的形态与动物无异,而且灵和动物同宗同科。灵的修为越高,它的形态就会越清晰,当灵的修为达到一种境界的时候可以幻化为妖。
灵的智慧高于人,因为他们是以吸收天地间的灵气,进而来炼化自身的肉形进而可以发展为妖,不过大多数的灵都是以吞噬同类以此获得更高的灵力,可以加快肉形的炼化,但却不会提高修为。
用以自身的灵气化身为妖的仅在少数,当今世上我也就仅仅知道几个,一个是青丘国的白狐,另一个是昆仑山的白泽,不过这都是吸取了几千年的灵气所化成妖形,也可以说是灵妖两界的神。
当然,这世上人分好人坏人,灵也有好灵和坏灵。好灵分为善灵和心灵,善灵者,捕之,炼化为妖可使此妖修为精进,进而得道而成仙;心灵者,捕之,炼化为妖可用此妖之血治病救人,而此妖进而得道。此为两上灵。这昆仑山的白泽就属于心灵,妖形。白狐我并没有见过,只是听闻其形大如天,其尾长如江河。
坏灵分为邪灵和恶灵,邪灵者,捕之,炼化成妖可使妖入魔化邪,祸乱天下;恶灵者,捕之,易侵蚀夺占人体致人心生恶念,此为两下灵。而这恶灵,世上共有十只,他们留有灵的智慧,却是魔的形状,从上至下分为天魔-上天试道者、地魔-切灾难者、人魔-引人入迷者、鬼魔-冤魂恶鬼者、神魔-贪利养之者、阳魔-眷属阻道者、阴魔-梦中乱神者、病魔-业病缠身者、妖魔-木石禽兽之精者、境魔-无定力幻境见神仙者,此为十魔,不过不用但心,百年前被一位...”说到这里千将停住了,吞了口唾沫继续说道“被一位道法高强的女道友用灵魂将其封印,至今无人知晓位置。
猎灵一门源自道教,也称猎灵派或猎灵门。先祖乃是发现《古本经》的骞源,后因战乱改为迁,师从以五斗米收徒又称五斗米道,先祖便以乞讨而来的五斗米入教,后来称为正一派,入教后改迁为千。
后因寇谦之废除二十四治,又规定信徒不得随意改投道官,同时废除入道费用、治病报酬等租米钱税,令一部分想靠此升官发财之人和一些靠着香火钱、入道费捞油水的人利益受挫。
最终在几年后导致部分教徒伙同山贼土匪杀上龙虎山,致使一部分以符箓斋醮、降神驱魔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小教派如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太一道等等被迫离开龙虎山,下山另谋出路。
我们猎灵派本不是以符箓驱魔为活动的宗派,在未离开龙虎山的时候属于聚灵聚气的差事,所以在离开后改进了聚灵聚气的方法,又结合当时的驱鬼术创造出了御灵炼妖。
而所谓的御灵炼妖就是将自愿或捕获的灵通过阵法、符箓附身于活体动物,将灵的力量和思想嵌入动物的体内并洗髓成妖。
不过,将灵嵌入动物体内可是有损害的,他不光损害灵的智慧和修为、灵力,更损害施术者的阳气,导致阴气入体,容易被恶灵或邪灵盯上,趁机夺取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