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落入了我的潜舰编队埋伏下的大网里,三对一的潜对潜设伏攻击,你无法再逃脱了吧。此后本战斗群仍将开往新加坡,扭转那里的败局。
你我都已流出大量鲜血,此时都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现在就比赛一下谁能坚持下去。水面舰队一定可以打赢水下的,你飞不起来就仍然是水下的。何况你只有一艘。再坚持一下,请不要中途退场让我找不到你。谁能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司令官的思考被发现火箭推进鱼雷的警报打断,3枚火箭掠海疾飞,.接近南方正面护卫舰到3000米距离后入海,凄厉的警报声响澈了若雅尔港巡洋舰编队。
532
96级潜舰所有的火箭首推鱼雷、反舰导弹和对空导弹都已打光,此刻潜深接近700米深的海底,关机,坐底,射出最后一发初段线导声诱饵鱼雷,迎着潜深已达650米的马克80鱼雷群冲去,距离已近到3650米。
诱饵鱼雷播送着钢琴曲《保卫黄河》。
22枚鱼雷听到了《保卫黄河》。这是这艘目标潜舰迄今唯一留下的明显的特征声纹。发射时,若雅尔港巡洋舰的鱼雷火控官认为将这样一首中国人的钢琴曲作为目标声纹输入鱼雷是荒唐的。可是今天发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情,这只是其中一件。上级命令将这首钢琴曲输入鱼雷计算机,这在鱼雷作战史上一定是第一次。
不管怎么样,第一,目标只发出过这个有规律的声音,这是他留给外界的唯一声特征,要找他的声音的话,这就是他的声音,每逢危急时刻他就发出这个声音;第二,这个声纹输入鱼雷计算机作为比对声资料,降低它的权数,还是正确的。不管以前为什么那个目标会发出这个声音,反正不能排除以后他在危急时还发出这个声音。
鱼雷火控官以逻辑思维说服自己,执行了这个荒唐的命令。
533
96级舰长在打赌。他赌美军的周期转换主被动声纳搜索的第一个周期是被动声纳搜索。
这群鱼雷一直开启被动声纳搜索,因为火控官们知道我舰的噪声级很低,刚才我们一有机会就播放《保卫黄河》,他们除此之外找不到我们的声特征,只好先把这段声音嘹亮的钢琴曲作为声目标,隔着很远距离就听到了,听到了就知道我舰的大致位置,寻着这个声音找来,走过这几十千米的远路,等到离得足够近了,再突然转换到主动声纳搜索,照一照这个声源,究竟是潜舰呢,还是一枚声诱饵。所以,鱼雷群接敌的第一周期是被动声纳搜索。
舰长赌对了。
线导诱饵鱼雷接近鱼雷群到3650米距离时,突然陡直地向上冲去,
舰长从上次两群48枚反潜导弹都是均匀散布1200平方千米,判断美军主动声纳的必杀有效距离在3000米左右,随后这个判断被实战证实,现在,舰长再赌这群鱼雷的被动声纳要接近到3000米左右才会转换主动声纳“照一照”,太远,照不到,太近,搜索范围过小,目标可能溜掉。
舰长又赌对了。
鱼雷群在距声目标约3600米距离时,发现目标陡直上冲,鱼雷群随即向上猛转紧追不舍,追到3000米距离时,转换到主动声纳,可是方向瓣斜向朝上,什么也没有照到,计算机只得按照原被动声纳指示的目标方向继续搜索,因为低权数与1的乘积也大于高权数与零的乘积。
计算机是正确的,但是人是错误的。主动声纳搜索了1分钟,一无所得,鱼雷再次转换为被动声纳,这次惊喜地发现,那人正在,前方1000米,灯火阑珊处。
鱼雷群从头顶上掠过。
96级潜舰从海底拔地而起,以45度角和最大加速度越过急速远去的鱼雷群尾后,冲向海面。
534
美国海军一共有3艘最新型的海浪三型潜舰,2艘投入了南中国海。
第二艘海浪三潜舰的舰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资深海军军官。他没有苦等国土安全部声学分析室的报告,而是把那段声纳录音一遍遍放来听,用耳朵听,自己调整子频带增益/衰减器,象是一个老式的DJ调音师。
听到第13遍,舰长的直觉渐渐浮现——追尾反潜导弹近炸,冲击波弯曲了螺旋桨桨叶,弯曲的桨叶与壳体有了刮擦,刮擦力矩使得桨主轴折断,然后螺旋桨因为什么原因不转了。冲击波肯定击穿了潜舰舰尾壳体,于是舰尾舱室――应该是电机舱――进水,随后进水停止,应该是他们关闭了水密门。
那么,他们现在冲向海面,是想干什么?
现在轮到自己上场与这个无敌的骑士决战了。
舰长听到了司令官那句“80年代我们也研究过,那个,那个内部空间问题很多”的话,听到后立即命令向全体成员传达,那是一句心理战的重磅炸弹,一下子就驱远了全体人员的心理恶魔,如果再晚讲一会,说不定舰队的士气就会崩溃。美国士兵就是这样,舰长非常了解。一次去超市买4节电池,银台计算机坏了,售货员,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大男孩,拿起计算器,用“0.99+0.99+0.99+0.99”加了四次,然后让上校付3.96美元。但是这不妨碍他是个打电子游戏的高手,如果玩潜舰作战电子游戏的话,舰长这位海军公认名列第二的舰长很可能打不过那位大男孩。这一代青年人迷信电脑、依赖电脑,逐渐成为机器的精神附庸。所以,他们对从没见过想过的新武器很害怕,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们这是美国早就研究过不研究的了,他们立即就会释然,轻松起来。美国研究过不要的东西么,就像偶丢在车库里的那台过时的旧电脑。是的,司令官是心理战的高手。然而舰长明白,美国不仅没有研究过这种潜舰,大概连想也没想过。
毫无疑问,武器一定会不断进步,进步是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某个天才人物会引爆出一场革命。武器的进步曲线,应该是渐进――跳跃――渐进――再跳跃形式的由一段段平滑曲线和一个个阶跃函数组成的分段连续函数。问题在于,对方的思路不要超越我们在研的思路,对方正在研制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今天,这两个条件同时被打破了,给舰队人员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
穿越格达根角2号水道,激流险滩之中,大家都没太在意。注意力全在于那艘凶恶的潜舰,那艘恶魔,他似乎是无敌的,他粉碎了小鹰号和里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一路以极高速度北进,谁也找不到他,然后突然浮出水面现身,以一种傲慢的睥睨天下的气概停在海面上,还升起了一个战旗般的气球,召唤后面的蓝绿激光反潜直升机组、东侧的P3反潜机组和正面的三艘潜舰――其中一艘是本舰的姊妹舰――对他进行空潜联合攻击,而他,只做了一次傲慢的出手,就粉碎了这次代表美国最高技术成就的空潜联合攻击!
这个战例表明,他是在没有必要浮出海面现身的情况下,冒着潜舰作战的大忌浮出海面现身。这毫无必要。现代潜舰作战常是一招定生死的搏斗,没有毫无必要还要去做的事情。那么,他是想干什么?
他是在附加心理作战。双方跨越数千千米距离迎头开进奔赴决斗,一路上,劣势的一方会积累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压力可能导致决斗时的动作失常。对方竟然把我们――美国海军一个加强的航母战斗群――看成是弱势的一方,这是一种刻骨的傲慢,一种压倒一切的霸气。可是,接连两次所向无敌的战斗,证明了对方只是傲慢,而不是狂妄。
真的所向无敌吗?现在轮到了我们。特混群全体实际上都在高度紧张中等待。
我们仍然挡不住他。一开始,他就傲慢地升起了那个臭名昭著的气球,告诉我们:他在那里。这种面对航母舰载机群,还远在300多千米就故意暴露的做法,完全违背潜舰作战最基本的隐蔽原则。潜舰自从被设计出来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隐蔽而生的。不隐蔽,还要潜舰干什么,你用轰炸机好了。可他就是彻底打破了潜舰作战的隐蔽原则,除了第一次卑鄙地隐蔽偷袭以外,此后每逢决战必先暴露,这是刻骨的傲慢,这是目中无人压倒一切的霸气。升起气球超出了潜舰通讯的需要,所以是心理战,强大的心理战。然后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反潜导弹发射了过去,所有的反潜机飞了过去,应该承认,那已经是他心理战取得的战果了,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东西一下子都打出去,那是长时间积累的心理压力造成的恐慌,一旦发现敌人,就把所有的武器扔了过去。但是,仍然没有结果。他完蛋了吗?舰队全体官兵都在屏息以待啊!
然后就是最沉重的心理打击。那个恶魔,打不死的恶魔,他,他没有死,他从更近的距离以完全显露的方式现身了!
整整一艘巡洋舰大小的东西从海底钻了出来,在海面上飞了起来,冲了过来!
那一霎时,全舰队官兵的心理防线都要崩溃了。
那一霎时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最接近的描述就是白日遇见了魔鬼。
潜舰内最先反应过来的竟是随舰牧师,牧师急急走过来低声说,那是魔鬼的幻觉,要不要向孩子们说明那是魔鬼的幻觉?
当然不能那么说。什么幻觉,那是计算机显示的,计算机会有幻觉吗?回去就换一个牧师,如果还回得去的话。海军作战靠得是科学,不是上帝,上帝不能事事都亲自动手,不然美国还研究那么多的武器系统干什么。而舰长内心深处隐隐觉得,如果上帝真要出手管一管的话,也未必都是帮着美国的。舰长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位大诗人在严冬寒冷刺骨的彼得堡的清晨,在街旁大厦花岗岩的墙根下,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的小女孩,小女孩冻死了,全身僵硬如冰雪,可是手里,举着一束未燃烬的火柴。小女孩在即将冻死的时候,划燃了火柴取暖,那时她的愿望一定在幻觉中被满足了。舰长自己也有一个小女儿,每次读这段童话,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那是一首灵魂的忏悔诗。
舰长出身于美国东部一个小镇上的贫苦家庭。儿时,父亲给他讲,1930年代大萧条时,2万5千人报名抢一个摘苹果的工作,千百个家庭付不起房租了,被赶到街道上去住,小镇上古老的铺路木块都被起出来当柴烧取暖。后来,美国的资本家们为了保持价格,把数千卡车的苹果倒进大海,太多的牛奶倒进了河流,以至那些河流都变成**白色。而贫民窟的阴暗角落里,营养不良的母亲面黄肌瘦,没有奶吃的婴儿在一声声嘶哑地哭啼。
舰长的青少年时代,成为风行全球的毛主义的一员,美国的**运动也在展开,许多青年人,穷人家的孩子和富家子弟都投身了进去,那时,舰长很理解《**宣言》里的那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勤奋的舰长成为海军军官学校里的高材生,最初接触中国概念,是美军推行的“学雷锋”运动。
12年前,舰长随一艘驱逐舰访问中国一个海港城市。舰长一定要到中国城市的街道上自己走走,中方考虑再三,同意了,但是派了人“陪同”。走在便道上,迎面走来一队小学生,背着书包,提着饭盒,每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沉甸甸地放着一块黑糊糊的东西。舰长看见陪同人员有点紧张,但是舰长很好奇,孩子们提的那东西是什么?走过去拿出来看,是一块有着许多空眼的圆柱状的煤,象是古老的斯提林机枪的一段枪管,小学生告诉他,这叫“蜂窝煤”,中方翻译人员努力使他明白这个单词的意思。小学经费不足,中午给学生蒸他们带来的饭菜的煤火费没有,就让每个带饭的小学生再带一块蜂窝煤来上学。舰长掏出了身上携带的所有美元交给那些小学生,请他们带给学校,可是每个小学生都摇手不要,笑容自然憨厚,对他这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充满好奇。不期而遇,这不是**故意教的。这是中国人民的本性。
从那次起,舰长一直关心中国经济的进步发展,看到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即使这是在**领导下取得的,舰长不理解,但还是为之高兴。
从那艘潜舰飞出水面的那一刻起,舰长就明白了这是中国人的最新式武器。不是日本的春汛级,美国只可能不了解春汛级的细节,但不可能对日本潜舰的划时代进步一无所知。于是那艘潜舰在舰长眼里,从恶魔化为了骑士。
舰长对为什么要和中国人打仗不理解。军队里有很多人不理解。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正在全力以赴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国那部《上甘岭》电影里的插曲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美国应该和这样伟大的人民成为朋友,而不是扮演豺狼。中国海军还没有航空母舰,还没有走进深蓝。中国对美国没有任何威胁,他们不是**,也不想和任何人打仗。美国为什么非要使用武力维持台湾的事实独立?美国为什么要扼制中国人的石油咽喉?美国军队为何而战?
上次的阿富汗战争,有议员质疑说,军方是怎么指挥的,让一枚200万美元的巡航导弹炸一顶破旧的羊皮帐篷?国防部长傲慢地回答说:200万的巡航导弹炸一顶帐篷,美国也炸得起。美国用一半导弹,就能炸掉他们全部的帐篷!当场就有些议员起立鼓掌,也有些议员摇头叹息。
是啊,美国非常的富裕,非常的强大,但是舰长不理解,炸得起就炸吗?为什么炸它?那顶破帐篷,就是阿富汗一家人遮风避雨的家啊!
舰长开始理解那些中东贫穷地区的人肉炸弹,也开始理解美国为什么不能打赢韩战,为什么中国的志愿军技术装备那么落后,在美军飞机大炮的轰炸下尸横遍野,仍然冲锋不已。
今天是第一次和中国人作战。战斗群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得到有利的态势,司令官最后的设伏布置巧妙,中国潜舰已进入我们三艘潜舰的伏击圈。海军常识说明任何水下潜行物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逃脱。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且,拦不住中国人的这艘潜舰,他就会一直追上克来星敦号,把战斗群的每一艘舰艇通通打沉。为了战场生存不得不战,这就是上了战场的士兵的悲哀。
舰长按下了发射鱼雷的人机互动按钮。虽然按钮的手指稍稍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