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
曾南岳率领国民革命军一支精锐部队孤军北上。
日本军事力量可排世界第二,在过半领域与美国旗鼓相当,在某些领域已超过美军。台湾号要去PK日本庞大的军事机器,实力对比看起来相差几十倍。曾南岳唯一倚仗的就是隐蔽性。日本军方早就盯住中岳岛舰队,在他们看来中岳岛是一个庞大的水上浮岛机场加一支运输船队。日本方面知道台湾军方在美国人的支持下设计了一个空军离岛作战方案,早先美台军方通过多次联合图上演习判断:只要两岸开打30分钟,台湾岛上各个机场就会被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气爆弹饱和攻击夷为平地。要想保证岛上制空权,只有在岛东足够距离海面设置浮岛机场,由于超出解放军火箭炮最大射程之外,解放军对浮岛机场的攻击只能使用重型中程导弹携载足够分量的战斗部,这样的导弹数量不多,距离又远,是可以拦截的。这样岛东浮岛机场上的数百架战机就能够将台湾上空制空权保持一段时间,坚持到美军到达。
中岳岛计划中部署了事先情报欺敌。送出情报,台湾军方要这个浮岛出行一趟赚4笔钱:第一笔是销毁日军遗留在岛上的巨量过期弹药的经费,第二笔是帮大陆东北地区销毁类似的过期弹药赚一笔钱,第三是把这些过期弹药陈旧火炮装甲车辆等转手卖给北韩又赚一笔,第四是浮岛机场建设经费被军方主管中饱私囊,为此要使用大陆复员转业工程部队官兵和大陆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素质高不比台湾人员差,可薪酬很低,这样就能省下巨额的经费可以落袋。由于中岳岛船队上看不到任何武器,就算告诉美日这是一支大舰队他们也不信,而这些辅舰都是挂在主体旁起落发电的浮动浪板,当然不能把600万吨分量都做成一大块整体,相互之间没有随着海浪高低起落的运动还发什么电,不发电还赚什么钱。所以600万吨要切成一个主体和18块浮动浪板,相互之间起起落落,才能发出电来嘛。情报欺敌很成功。这是由于中岳岛的全新技术原理匪夷所思,美日情报部门和科学家们实在是想不到。
现在,日本军方与大汉奸李登灰签订了日台周边有事共同防卫条约之后,中岳岛等急忙回驶,日方解读是中岳岛及其辅船上以国军统派为主的亲大陆的力量占据上风,数小时之前就已得到一些情报听到风声,判断后续局势发展日军进入基垄国军将无法抵挡,所以急忙掉头回援,日军情报部门应会判断中岳岛国军甚至会邀请船上3万名大陆复转军人助他们一臂之力,这是最坏的情况,但是这个最坏情况日方也不会害怕,因为船上没有任何重武器,中岳岛上人虽多,也要开回台湾取了武器才能参加陆上战斗。可是日本海空军要拦截摧毁毫无武装的中岳岛应该很容易,在中岳岛归途上必然要动手。
出于以上分析,曾南岳认为日军最可能动手的地方就是中绳附近海域。中岳岛看来在归途中要经过中绳,而中绳集中了日军一个海陆空重兵集团。好啊,鬼子这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进来,你要到老大那里太岁头上动土,大哥一定乐坏了。
卫星反射通讯系统和远程雷达系统看到老大那架飞机仍在飞行,就是无法通讯,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通讯系统坏了。老大登岛之后就会恢复通讯。恢复通讯后就会命令台湾号回去。与大哥什么问题都一致,只是在两岸关系上,兄弟二人之间还有些微妙的差异。大哥嘴上不说,但肯定是**,他登上中岳岛就会命令台湾号回去。回去干什么?猜也猜到了。陈选举这贪腐小人命令国军把解放军挡在海峡那边,正在对峙,人家解放军不是打不过来,而是不愿意兄弟相残。国军背后是日本人登陆基垄,台湾北部的部队自己又顶不住。国军对内不能制服今日爆发的台独叛乱,对外抵挡不住日军“接侨部队”的登陆,只有本事挡住人家不愿意动手的解放军,曾南岳对国军这种状态恨得牙痒痒,胸中悲愤交加。可是,要台湾号回去从国军背后捅上那么一刀,曾南岳是不愿意做的。这是情感上最后的底线,也是曾南岳与老大的微妙差异实质所在。
军事态势上很明显,国军在**挡在解放军面前,背后日军登陆,国军受到两面夹击,我们再去背后捅上一刀,国军肯定哗啦啦跨下来,解放军乘势冲过来就收拾了日本人和台独势力。这些事,大哥他们自己做就足够了,不需要曾南岳再去加入。我们不去你们也一定干成了。可让台湾号上的精锐国军回去打国军,曾南岳实在无法接受。大哥,你就让我们躲开这个场面吧。国军不打国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就去直捣日本人的老窝,中绳拿下来,汇聚东北太平洋航线的东京湾就是日本最后一个出口。我们这就去封了它。大哥,兄弟只能以这种方式尽力了。此一去无论成败,兄弟都已尽力,台湾号上,国民革命军最后的血脉将孤军独踹日军大本营,如不胜,有死而已。以死报国。
举目四海茫茫,天地之大,竟无我们容身之处。台湾号不愿意和任何人通话,切断无线电联系,静默中高速北上直扑东京湾。
日寇侵入,山河破碎,台湾当局反应与九一八事变时如出一辙。国军苦苦支撑,兄弟阋墙,隔绝王师不至。从此与大哥音讯断绝。
曾南岳站在舰桥平台上凭栏远眺,猎猎海风吹动深蓝色海军呢军袖,但见大海波涛滚滚,苍天流云飞逝,
噫!此一去!边关**马蹄疾,塞外何处传羌笛?胸臆天地之间充塞满悲愤之情,曾南岳不禁仰天长啸。
558
曾南岳的部队虽然是孤军北上,但是其战斗力不可轻视。
台湾号战列舰是一艘50万吨排水量的三体船,三条中间粗两头尖的水滴状船体长度二百多米像三条巨大的鱼雷隐没于水下,.经水滴船体中部矗立的5米高80米长10米宽具流线型截面的上层建筑伸出水面支承起三座直径150米高10米的圆形建筑,里面是离心螺管主炮和主飞轮电池,三个大圆盘之间以2段各300米长的航空甲板连接,三条船体轴线平行间距345米放置于海面,左船体最靠后,右船体最靠前,船体轴线与航空甲板夹角40度,航空甲板在4道铰接处跑道接缝以尼龙材料平滑连接过渡,主航空甲板平均宽度80米,在左船体左和右船体右各伸出一个钢管珩架斜支撑的长75米宽度渐缩的窄舌,航空甲板**达1200米,可以直接起降普通陆基机场起降的大型飞机,不用弹射器也不用绊索,无需专设的舰载机,因此可以把陆基航空兵直接拿来用,省去了航母航空兵成军时间和巨额费用,起降容易,安全可靠。航空甲板以3条10米宽20米高的箱型空心截面钢梁为骨干,上下焊接钢板,并辅以高强度尼龙板构成,钢梁间2条封闭大走廊是很安全的,有关舱室都放在里面,单、双层机库也在里面,机库内放置了80架各型飞机。3条箱型钢梁内更为安全,分别作为快速通道和阻燃吸震泡塑/混凝土预制板分隔成数十段的弹药、燃油储存库。航空甲板内部空间是最为安全的所在,因为它悬于海面之上15米,鱼雷无法跳上来攻击,而各种导弹炸弹都被风雨不透的离心钢珠炮拦截,休想碰上军舰的边。
水面下3个水滴型船体外壳为10厘米厚的钢板,钢壳内是5-15米厚的泡塑填充层,用来保证总比重轻于水的永不沉没特性,也用来防护鱼雷的攻击。任何鱼雷或水雷即使能打到水下船体还能穿透钢壳在内部爆炸,爆炸波也被厚厚的阻燃吸震的泡塑层隔绝。鱼雷型水下船体的中间是贯穿头尾的直燃射水发动机,与96级潜舰用的那种有所不同的是电热蒸汽射水式发动机,简单地说,就是在蒸汽室里有电炉子那样的电热“丝”,海水上去就被蒸发成蒸汽,体积扩大1700倍温度很高形成高压蒸汽,高压蒸汽推送射管内水柱走长达260米的做功行程,形成更为简单的蒸汽射水发动机。台湾号每个水下船体内中心主轴线贯穿30管射水发动机,其中20管是蒸汽射水的,每管内径37.5厘米,长260米,蒸汽平均压力35大气压,循环周期10秒,每管功率约1万千瓦,由于外面包着十米厚的泡塑层完全隔绝热量且260米的“气缸”长度,使得发动机热效率很高。3个船体60管蒸汽射水发动机总有效功率60万千瓦,相当于内燃机-螺旋桨方式的160万千瓦的柴油机动力,而三体船的单位水阻本来就低,鱼雷型水滴船体水阻更小,而射水发动机进水口在船体正前端占据了主要的迎水投影面积,将水阻转化为部分进水动力,等效水阻就更低了。60管蒸汽射水发动机全开时等效功率为小鹰号航空母舰的7倍,战列舰可达34节航速。3个船体还预备了共计30管燃气式射水发动机,结构原理与96级潜舰用的一样,每管2万千瓦,30管全开也是60万千瓦终端有效功率,在紧急情况时把蒸汽射水发动机与燃气射水发动机一起打开可以将庞大的战列航空母舰推动到45节的高速。左、右船体功率不一样时战列舰就转向,一边倒车时战列舰可急剧转向甚至原地转向,无需船舵系统。
蒸汽射水发动机所需的强大电力来自3个主飞轮电池和浮动浪板式发电系统。飞轮电池的飞轮平均直径140米,上面装载5万吨炮弹一起旋转,转动质量6万吨,在周缘635米每秒线速度下储能500万兆焦,3个飞轮电池储能1500万兆焦,单靠飞轮电池储能可以将战列舰以12万千瓦/15节巡航速度推动30小时即约800千米,而一般情形下海浪能发电功率抛锚一周内就可以将飞轮电池充满,也可以单独维持军舰巡航,不过,美军选择发动遏制咽喉行动的气象条件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东南亚地区少云,东北亚海域海况海浪柔和,此时只能给出台湾号3个船体相对0.2米的起落幅度周期不到4秒,4道铰链液压-升速-发电系统电力输出功率只有18万千瓦,曾南岳为了保持主炮打击能量不动用飞轮电池储能,浮动发电功率全部用于船舶驱动,再加上去部分燃气射水发动机功率,把战列舰驱动到30节。
559
中岳岛舰队的主炮副炮,都首次使用了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发明——离心发射原理。
离心发射是全新原理的冷发射方式。飞轮轮盘以角速度ω旋转,其轮缘线速度V1=ω*R,弹丸被中空的主轴内的输弹机构输送到各个输弹层的各个输弹槽中,因离心力的作用自动在输弹槽内沿曲线径向运动到达轮缘,然后以线速度V1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轨道弹槽滑行到发射管,再沿发射管直线射出,构成离心大炮。离心炮的炮口初速:轮缘许用线速度V等于飞轮材料许用抗拉强度σ与材料密度ρ的比值的指数函数,指数等于…。材料使用中碳合金钢时许用线速度约330米每秒,使用铝合金时约400米每秒,使用钛合金时约480米每秒,使用马氏体时效钢时约590米每秒,使用玻璃纤维材料时约741米每秒,使用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时约960米每秒,…。……。(转发者注:作者不顾俺的劝告,将部分研究内容在网上公开,俺已经将一些内容删去,代之以省略号,相信读者会赞同俺的做法,予以鉴谅)。这样就取得不低于800米每秒的纯机械线速度――炮口初速,飞轮轮盘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利于储能。…固定轨道内弹丸首尾相衔,首发弹丸遭遇空气阻力被后面弹丸顶推前进,制造使得弹丸头部和尾部凸凹曲面曲率吻合,所以发射管射出的弹丸在最初一段距离内是首尾相衔的一根长直棍似的弹流,长弹流最前面一发弹丸受到较大空气阻力,最后面的一发受主要真空拉力,不是分散形式的每发弹丸都在头部受空气阻力在尾部受真空拉力,使每个弹丸所受的平均气阻大幅度降低到几十分之一,由于在速度较高时空气阻力是速度的高次函数,所以降低弹丸射程初段速度很高时的空气阻力可以大幅提高射程和末端速度。弹流直到相当距离后才由于各弹丸对轴线质量分布不均衡和侧面气流扰动等因素而离散开来,离散后弹丸在……求得按动量守恒保持方向精度。这种线式串联弹丸列因此远胜于澳洲科学家提出的枪管矩阵“金属风暴”射出的面分散弹丸构成的一层层弹丸面。弹丸列在同样初速下具有比单发弹丸远得多的射程。
离心炮拥有极高的射击精度。现行的火药发射,多孔火药的燃烧速度、药室烧蚀程度、炮弹头脱壳力等等因素的不一致性,使各发炮弹的炮口初速不一致,落点精度较差,这是火药燃烧速度不能精准控制这一天生缺陷造成的。而离心炮的炮口初速准确决定于飞轮直径与转速,因此拥有极高的射击精度,也容易实现高准度。
离心炮拥有极高的射速。单个发射管的射速约等于初速与弹长的比值。例如初速1000米每秒弹丸长0.5米则弹丸列式连续射速等于每秒2000发=12万发分。实际连续射速取决于连续输弹能力。并且,一个飞轮轮盘内设置多个输弹层每层匀布多个输弹槽,每层至少可以拥有一条自己的发射管。因此,一台离心炮的射速可以达到输弹层数乘以初速与弹长的比值,这是十分巨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