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石油咽喉保卫战 (修改稿) > 十 批亢捣虚 562-573

十 批亢捣虚 562-573

司令官懂得幕僚长的意思。太平洋战争时的两次大型航空母舰舰队作战,中途岛和珊瑚岛,日军得出的结论是一旦发现敌人,就要在第一时间以全部舰载机全力出击。

这个理论后来被日本空军引申为现代远距空战的先下手为强的作战原则。

日军机群锁定美国远东空军主力机群发射了全部远程导弹。

不久,

雷达主官报告:美国远东空军向我射出大批AIM250远程导弹!

通讯参谋报告:中绳第二军司令官发来绝密情报,美军即将对中绳我军展开攻击!

日军主力机群采用了向中绳加速逃飞的战术,这样做一是为了拉长美军AIM250导弹追击的时间,使得反导武器取得最大效果,二是为了及早到达自航炸弹能够作用的35千米距离,及早按计划对美军中绳各基地予以空中打击。

这就使他们及早接近中岳岛号到15千米的距离,在中岳岛还不想动手的时候,招惹了这位海上霸主。

567

中岳岛超级战列舰。

李中岳对防空火控官说:“节约一点我们的155空B,还是等他们靠上来,用23子母弹吧。”

这句话使日本空军主力机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享受空中金属弹丸云模糊打击待遇的人。

568

首次防空射击,火控官注重首战效果,安排了过大的射击密度。

李中岳登上中岳岛号之后,30部10管23毫米副炮的直径6米/55吨轮盘提升到一级战备转速1600转/分,真空泵开到一级真空功率,在日军主力机群接近到80千米时再次提升转速,在日本机群接近到18千米时提升到2300转/分的射击转速。

李中岳低喝一声:

“开火!”

6厘米长的枣核形23毫米弹头从轮盘的储弹外层沿切线方向头尾相衔地进入发射管,300条金属弹丸流射出,6秒钟之内,2000万发弹丸低沉呼啸着扑向日军刚从春潮油田耀武扬威归来的主力机群,在预定距离爆炸开来,化成3亿多块弹片碎块,以每平方米2-3块的平均密度,遮蔽了高2500米、宽50公里的空间。

日军主力机群一头撞上了这面密不透风的金属之墙。

569

日本空军主力机群没有再接到后续的任何警告。上千架飞机的大机群,凝聚了日本新一代空军的精华。飞行员最少的也经过6年多的训练,平均飞行时间1500小时。约800架FC01空优战机代表了日本航空界的最高技术成就,它的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了F22。

日本机群司令官并没有把那艘浮岛放在眼里。他认为这是上个世纪中叶的落后兵器,个子虽大,也只能用来吓唬人。距离20千米时,司令官命令向那艘浮岛投放100枚250公斤自航炸弹,这就够了。司令官要保留主要的对地打击力量对付中绳的美军基地。到中国东海跨线招摇一番的目的本来就有借此掩盖南下突击中绳美军的用意。

先是来自右前方预警机的语不成声的明语报警:“袭击!…一块—大金属板!…宽――50公里…高2、2、2—高3千米—的、的、的大金属板!大金属墙!金属长城!它冲过来了!速度2、2、3马赫!”语调已经带上了战栗的哭腔。

所有飞行员都认为这架预警机里有人疯了。这些FC01飞机的机载雷达不亚于美军F22的,可是什么也没感受到。

可是,随后,所有的预警机——8架预指电战机,都开始了疯狂而混乱的报告:

“巨型金属袭击物!有—网格!”

“…前端—距我15千米——14千米13千米——12、11千米!”

“它在我的正前方!——上、上来了!”

“天啊!这是什么啊!!”

“不是金属网!——是……是…是金属弹云!——弹雨!弹、弹、弹雾……”

“它爆炸!爆炸!!”

所有的飞机作了所有能做的事—射出所有红外诱饵、电磁成像诱饵、远程导弹、中程导弹、近距格斗导弹,有人甚至试图转过机头机炮射击,所有电子干扰都开到最大限度,有人拉高机头向上逃跑,有人推低机头向下俯冲,有人左右乱转上下乱飞做出各种复杂动作,有人把加速杆推到底又打开火箭助推加力,

无需再解释来袭者是什么,所有的反抗逃避都终归无效,每架飞机都在最后0.5秒的时间里,看到细密如雨雾般打来的弹丸碎块,这弹丸或许有黄豆大,或许有蚕豆大或许有葡萄粒那么大或许有鱼丸那么大,它们,如冰雹如暴雨般打来,每一平方米至少有2、3粒!这个数字是飞行员们脑中最后显现的数字。

大机群作战要考虑空间最大容纳密度,这是为了相邻两架飞机任一架的机动动作不会撞到另一架,上下左右前后都是这样,这是出于安全性的最低要求,有时出于战术的考虑,友机的间距还要大些。日军上千架飞机大机群所占的空域,最大截面积达260平方公里,即使从其前方攻击者的角度来看,扁平状的投影面积也有近80平方公里,

但是,3亿多颗小金属碎块,以每平方米2-3颗的平均密度,遮蔽了132平方公里的空间截面,以爆炸后1500米/秒的高速沉沉呼啸而过,

弹丸雨雾过后,日军机群变成数百团火球,没变火球的飞机,凡是用非钛合金制造蒙皮的,都被十数发小弹丸碎块击穿,凡是使用钛合金机身的,飞行员坐舱罩都被击穿了几个洞,舱罩内壁涂溅上飞行员的鲜血,副油箱被击穿后起火,挂载导弹被击穿后冒烟-起火爆炸,而且,所有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都吸入不止一颗小碎块,高温下脆弱的涡轮顿时被打得粉碎,然后还是将飞机引爆为火球或是裂解开来,那些向上、向下逃避的飞机暴露出更大的被弹面积,被更多的小碎块命中,没有谁能够在1秒钟之内跳到另外一个空域去,

而在这个充满了高速金属碎块的空间内,飞机的任何隐身技术都无济于事,小弹丸没有眼睛,只要飞机在这个大致的空间里哲学地存在就可以了;

飞机的任何机动动作都无济于事,那只是金属暴雨中的舞蹈;

任何电子干扰、红外诱惑也无济于事,因为小碎块的智商太低,或者说是没有头脑,面对千娇百媚的诱惑,白白辜负了美人恩;

任何反导导弹甚至机炮射击都无济于事,因为导弹和炮弹自己都被更小的东西射穿。

到此为止,人类所有的空战武器和战术都无济于事了。飞行器发展史到这里脚步踟躇地停顿了一下。

日本空军精锐的千架大机群化作了漫天花雨。

570

离心炮可以在提升轮盘转速的较长时间内逐渐积累能量,相当于把每转圆周长一圈圈连接起来的极长加速炮管的电磁炮,等效炮管长度达到数十千米,因此所需发射驱动功率只有现行电磁炮的万分之一甚至更低,彻底解决了电磁炮所需超大功率电源与加速炮管长度的矛盾。甚至可以做到发射时零驱动功率,只是利用轮盘已有的转动惯量,发射期间轮盘转速缓慢降低,释出的能量等于射出弹丸的总动能.。23毫米离心副炮若在5秒钟内共发射9.83万发200克弹丸、以平均速度527米每秒射出的话,那么发射开始时弹丸速度是670米每秒,发射终了时弹丸速度为500米每秒,轮盘转速由2160转/分将至1590转/分,这种零驱动功率发射期间初速降低,适合于对付渐近飞行物的弥漫射击,例如反导射击。.

23毫米副炮的直径6米/55吨轮盘在线速度850米每秒时具有能量9930兆焦,主轴即使使用滚动轴承时每分钟约损失0.5兆焦,副炮实际上使用了流体静压润滑滑动轴承,每分钟约损失0.05-0.1兆焦,轴承损失可忽略.

弹丸在固定轨道内滑行的摩擦损失是主要损耗。弹丸与固定轨道截面曲率吻合,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固定轨道处的相对空气密度最大,而弹丸头部与固定轨道间形成的楔形会在高速滑行的弹丸与轨道间形成动力空气润滑膜,200克弹丸离心力对固定轨道压力约为48千牛顿,压强约为96牛顿/平方毫米,这样轻的压强不会压破动力空气膜.形成的动力空气膜之下,1发弹丸跑1周长的摩擦损失约0.5千焦,不到弹丸动能的0.7%,损失轻微可以忽略.

临战前一段时间用驱动电机将轮盘加速到接近战斗转速的战备转速,只有轴承损失和风阻,电机用10-15千瓦的小功率就可以补偿损耗维持转速。…

现行直接命中机制速射炮的最大射速6000发/分下对1发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约为0.6,这是射速太低的缘故。不可突破的反导防御需要高得多的射速。当1枚速度600米每秒直径370毫米长度4米翼展1米超音速反舰导弹在距舰3000米处与首批反导弹丸相遇,导弹在5秒钟后到达军舰,其前段蛇行机动平均垂直速度分量60米每秒、被弹面积约为0.23平方米时,5秒钟内导弹位置不会超出一个直径120米面积11304平方米的正投影圆,如要导弹被击中2次,需离心炮射速达到11304*2/0.23/5=19660发/秒,远超过现行速射炮的100发/秒,却在23毫米离心副炮射速范围之内,导弹被1发200克/相对速度1000米每秒的弹丸击中后摧毁概率不低于0.9,2次命中摧毁导弹的模糊概率约为1-(1-0.9)^2=0.99,可认为是绝对摧毁这枚超音速导弹.导弹在临舰时如不做蛇行机动,轨迹分布的正投影面积很小,被击毁的概率更高.

离心炮的发射冲击不是向后而是向正交的侧面,后坐力的准确定义在此应为侧坐力。23毫米副炮的200克弹丸发射的侧坐力约2460公斤,仅和普通内燃机的一只活塞在做功冲程所受冲击相当,轿车行驶时感觉不到什么,车载离心炮不难承受,对舰载炮更不成问题。并且,……这些措施大大消减了离心力的冲击负荷.

中岳岛号周缘上布置了30部10管23毫米离心副炮,主要用作20千米半径内间接命中机制反导和防空,23毫米炮弹丸有可高爆破片弹、穿甲弹、燃烧弹、子母弹和实心弹丸5种,反导时主要使用高爆破片弹和锥形喷射子母弹,在目标区域炸出十几块大小破片,破片速度为原速度叠加上爆炸加速,可达1500米每秒以上,打击导弹的侧面和正面都具有足够的动能。来袭导弹在不到1秒钟之内从几万发高爆破片弹形成的数十万块纵横交织的高速破片区域内穿越,将无一例外被悉数击毁。在20千米射程内,每部23毫米副炮来得及可靠击毁15发以上的超音速反舰导弹,30部23毫米离心炮可以防御每次密度450发的导弹饱和攻击。现在李中岳用23毫米近防炮打日本空军的千架大机群,飞机比导弹大得多,当然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这只能怪这些飞机走得与中岳岛太近乎了.

571

射向美国远东空军主力机群的900发导弹,在接近到50公里时,空速骤然从3马赫提高到6马赫。

572

美国远东空军主力机群。

情况很不妙。敌方导弹在50千米距离时突然加速一倍,中心计算机象是惊呆了一样久久拿不出应变方案,司令官也方寸大乱。

本来这900发远程导弹还是可以应付的,全频带电磁阻塞就压制了导弹的被动电磁制导或主动电磁制导,机群不是与导弹对开以隐蔽尾焰,而是保持与导弹同向,全体速度都开到2.5马赫,把尾焰清晰暴露给导弹群,这是出于下列的计算:

从发现导弹位置和该时日军机群位置计算,导弹是在最大射程上发射的,已知日军最新远程导弹的最大射程就到这里,与AIM250大致相当,900发导弹应该是从900架战机上发射的,这么远的射程,导弹重量使得FC01只能携带1发——如果它勉强挂载2发的话,就不能再挂载其它导弹包括格斗反导导弹,他们刚才越过了日本线到不折不扣的中国人的地方转了一圈,不可能事先就知道不会与中国人发生战斗,因此要挂载反舰弹药,至少要挂载自卫的格斗弹,每机1发远程弹的挂载,期望函数是一击必杀,形成对美机1.5对1的交叉攻击,不是任何战术佯动,而已知的涡扇主推-末端火箭助推方式以最高效率在最大射程和远程导弹重量下,只能以2马赫涡扇主推,末端火箭推进要到20公里才可能打开,而这群导弹一直保持3马赫主推速度飞来,在这个速度区间和推进方式下,燃料耗费率是速度的2.*次方函数——就算日本人的推进技术有了惊人突破,以3马赫飞了全程,扣除战斗部重量——如果还有战斗部的话——剩下的火箭助推占用重量应为负数,就是说没有火箭助推了,最坏可能,如果某个惊人发明打破已有计算公式的话,剩下的可能的火箭末端助推距离至多只能有几千米,建立在这样的计算基础上,计算机给出了应对方案,立即就被司令官采纳——美军机群掉头高速逃跑让导弹追逐尾焰,每秒钟导弹与飞机接近160米,导弹在距美机50公里时的剩余射程只剩至多90公里,即使末段启用火箭助推,最多也只能接近美机群到30公里左右就会力竭坠海,其它的反导措施就不必用了!

所以,当来袭导弹群在50千米远就突然加速到6马赫时,无论是计算机博弈还是人力决策都方寸大乱,这个速度,如果机群保持航向不变,至多48秒后导弹群就追上了飞机!如果为了隐蔽尾焰现在就调头与导弹迎头对开,即使降到最低稳定速度,不出24秒就会与导弹相遇!时间紧迫,应该如何决策?

司令官脑门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命令:

施放全部红外诱饵!

全体发射反导导弹!

再坚持一下。司令官不相信日本人有如此超出想像的科技进步,心中象是要说服自己似的不断重复着,不可能,这不可能,你们就是虚张声势要骗我们掉头对开,好凑上你们的最大射程!最多45秒后你们就会耗尽推进剂而坠海,那时与我们还有2-3秒的距离!上帝保佑啊!

.

573

中岳岛动用155毫米离心电磁副炮以2400米每秒的初速和约37度角射出900发制导炮弹,由于是冷发射,当然没有烟尘火光震动声响和红外特征,这些导弹按弹道飞行40多公里后,速度衰减很大,重新接近海面时火箭助推发动机点火,炮弹改平以巡航导弹方式超低空水平飞行,与日军机群以6千米距离交掠而过,发动机的燃料只用于保持速度而没有用于初始加速,加上冷发射造成的40多公里的初始距离,使得射程成倍延长,引起美军中心计算机的混乱,临近美军机群到50公里时,末端一次加速到6马赫,美军机群孤注一掷保持同向逃飞,当炮射导弹群接近机群到20公里时,更大的意外出现了,

900发155毫米炮射导弹使用火箭助推2次加速,空速骤然提升到10马赫!仅6秒钟,接近美军机群到5000米,以14.5马赫的相对速度与1200发反导导弹对穿而过,近半数反导导弹近炸引信感应启爆,但是破片团被远远甩在后面,另一半反导导弹反向折回后以最大末端速度6马赫追逐来袭导弹群的尾焰,却怎么也追逐不上了。

导弹群刚穿越反导导弹弹幕,就与数百发红外诱饵扑面相撞,奇怪的是,面对热情如火的红外诱饵,155毫米导弹丝毫不为所动,除了几十发正撞入红外诱饵燃烧剂燃烧造成的高温气团之外,绝大部分都与红外诱饵擦肩而过,丝毫不受诱惑,直扑美军机群而去!

远东空军司令官在最后一刹那闭上了眼睛,等待在末日爆炸中的灵魂飞升,2秒钟过去,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司令官重新睁开眼睛,宽大的电子视屏显示,所有导弹都没有追击飞机的尾焰,而是径直超越了机群!

司令官狂喜,指挥机内有人高呼:“上帝啊!”

什么原因使日本人的超级导弹全部失效?司令官的人力思考尚未有任何结果,奇怪的景象出现了:

导弹群刚超越机群,就在前方空中全数爆开,导弹的战斗部发出最后的攻击!

155毫米远程炮射导弹B型为了求得360千米的远射程,即使依托了高炮口初速获得200千米以上的无助推初段射程,被火箭助推系统挤剩下来的战斗部也只有3公斤重,可这3公斤并不是炸药.

每个战斗部在美军机群前方轻轻爆开后,微小液滴固化膨胀像爆玉米花一样化成数万个微小的轻如柳絮的颗粒,一瞬间,近3000万个玉米花大小的特殊热敏高爆剂以平均每20平方米1粒的密度翩翩飞舞,弥漫在500多平方公里的扁平状断面空间,遮蔽了远东空军主力机群的去路,

只一瞬间,远东空军的每一架战机发动机进气口都将前面数千平方米内的热敏高爆絮粒吸入,每个絮粒在随涡轮旋转的高温气流中轻轻爆炸,将高温下本来已经很脆弱的涡轮叶片炸碎,高速飞溅的涡轮碎片引起二次破坏,发动机轰然爆炸,战机随即解体,

只有一架电子战机超出了破坏概率,发动机涡轮碎片只是掀掉了右边的机翼,飞机拖着黑烟急遽向海面俯冲,机内一位上尉在最后的时间竟恍然悟出中岳岛155毫米B型对空导弹的原理,对着话筒高喊了一句:“不要再用喷射战机…”,迟来的左发动机的强烈爆炸打断了上尉的话。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