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石油咽喉保卫战 (修改稿) > 二十 两线作战 980-983

二十 两线作战 980-983

二十 两线作战

980

伊朗的恰赫巴哈尔原称Char-bahar,意指四季如春,属于锡斯坦-俾路支省的一部分,位于伊朗东南部。恰赫巴哈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部是Nikshahr省,西部为克尔曼省和Hormozgan省,南濒阿曼海,东部与巴基斯坦接壤。恰赫巴哈尔港口是伊朗在波斯湾出口处最大的海港,为中东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提供了一个交通走廊。.

**应伊朗政府的紧急邀请,为了维护伊朗地区的和平,与多个关心中东产油区和平与稳定的国家一道,向伊

朗派出了国际维和部队,其西方第一快速反应师先头部队,利用阿富汗地区浮尘天气的掩护绕了一个弓背,经3个多小

时的连续飞行于当地时间午后到达了这里。

先锋部队是西方军区特种兵大队和J12一个大队。特种兵3个中队机降,其余伞降,迅速控制了机场和周围诸要点,伊朗军方提供了应有的配合。J12大队分批次结束空中掩护任务在机场着陆,紧急加油后分2班轮换起飞,在机场周围形成一个半径400公里的空中警戒防御圈,赢得了一段宝贵的时间,先头部队的主力——空运装甲团到了。

大型运输机鱼贯而下,机场地皮震颤。中岳级编制的那个营最先着陆并展开,随后抵达的重型直升机将4台152毫米离心电磁炮车和1台离心式防空反导车吊放在距海港约30公里的山顶,以离心炮山顶阵地和机场为核心,装甲团各部队逐次逐层部署警戒防御圈,1个装甲营控制了海港。

西方军区司令员亲任第一快速反应师师长,乘坐的大型气象战直升机直接降落在152离心炮山顶阵地,把师指挥所的位置放到了这里。在各大军区司令员里,西方军区司令员被公认为是一员猛将,对多兵种合成陆军作战造诣深厚。此刻,审时度势,司令员认为原定作战计划要做出较大的调整,以因应局势的变化。

军委三号预案的原西线作战计划,是要求快速反应师在恰赫拔哈尔稍事整顿,就立即再兵分2路,一路占领伊朗西北重镇大不里士,以维和部队隔断驻土耳其美军的进犯路线,另一路要准备应付其它国际石油部队不能到达的情况,直接占领阿巴丹,建立一个桥头阵地,保住阿巴丹-霍拉母沙赫尔重要地区的和平。这两处阵地都必须坚持72个小时,等待中国西方远征军陆军主力部队到达。

原作战计划是考虑到国际维和部队应邀进驻伊朗,美军不会因此就按兵不动,也应该不会一上来就大打出手,最可能的反应是迅速出兵占领伊朗各个战略要地,造成有利的军事态势,再摆出谈判的架势要求我们和其他国际部队撤军。我们当然不会撤,那么美方很可能对我军发起攻击,把我们逐出伊朗,而对可能参加的法、德、俄军队,应不会正面攻击,而是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形成完全有利的军事态势后,再逼迫这些国家做政治撤军。因此,原作战计划强调在第一时间以快速反应部队占据要点,堵住美军地面部队的进军路线,争取时间,让我军陆军主力到达,不让美军完成对其军事、政治上有利的军事部署,反而形成对我有利的军事、政治态势,以谈判压迫美军撤退,如果谈不成,那就在有利的态势下发起地面攻击,把美国入侵军队赶出去。

西方远征军地面部队的主力是第21集团军和第54重装集团军,这是两个甲类集团军,第21集团军编有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和两个摩步师,原属21集团军的陆航大队被集中到了第一快速反应师里。第54集团军编有1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1个混成师、1个防空导炮旅、1个地炮旅、1个特种兵大队,他的电子对抗大队和陆军航空兵大队也被集中到西方第一快速反应师里了。 此外,远征军还编有原驻陕西临潼的1个装甲师和西方军区的2个主力重装步兵师。加上其他附属部队,远征军内共有11个师和9个旅级单位,总兵力约23万人。

.原作战计划有两个应变方案:一是如果中岳岛号的离心电磁战略武器发挥正常,我军可以取得可靠的制天、制电磁、制空、制海权,那么以西方远征军的陆军实力,就足以将美军赶出中东地区;二是,如果中岳岛的离心电磁武器失常,或者出现其它重大的意想不到的情况,那么远征军就不出动,快速反应师相机出动并及时撤回。

但是,这场石油咽喉保卫战是被今天新加坡事变突然提前点燃的,我军的各种准备都不充裕,而战争打响半天的时间,就看出其发展与两个应变方案中的哪一个都不完全相符。

981

西方军区,名副其实地警戒正面是向西,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向南。在向西的大方向之下,军队要不要走出国门?境外军事斗争有没有必要和可能? 司令员仔细地读过“那个人”在2007年写的一篇文章,全文登在动态清样上,不算长,只有1000多字,大意是:

1 军事斗争要不要走出国门,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利益是面积型的,多一亩地就多一亩地的产出,地方越大人口越多国家经济利益越大,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总和必然强调土地利益,由此产生土地政治,产生出相应的土地规范和土地道德准则。国境线就是土地利益的分界线,它在历史上是一条由利益驱动由实力对比决定的动态界线,实力对比与利益对比之间出现客观的或人为的不相符合时,战争等军事行为发生,界线变动,界线收敛于实力对比与利益对比的一致,这是土地的实力利益准则;而遵守国境线,追求界线两边人民的修养生息和共同发展,则是土地的和平道德准则。

2 生产力的发展超出农业阶段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分工阶段之后,经济产出已经不与土地面积正比,大规模分工要求的生产要件构成可能相隔千山万水,一个工业化国家要完成自己的再生产循环,却发现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遍布于国境外的广大地区,世界上许多角落里正在发生的事情莫不与本国经济基础的构成息息相关。生产力越发展,国际分工的规模越大、越彻底,经济的全球化越发展成熟,跨越国境线的利益攸关越密不可分。这就产生了一个主要趋势和一个次要趋势。主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融合和彼此需要彼此依存越来越不允许战争的出现,社会化大生产和彻底的全球化分工终将彻底消灭战争;次要趋势是霸权主义国家倚仗实力优势,借口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利益关切,把手伸到千山万水之外去发动战争。

3 现代战争因此出现基于经济全球化的三大特点:第一,现代战争不以夺取土地为目的,而是出于全球化利益构成的需要,出于对重要资源攫取和控制的需要,单纯的领土纠纷已无法引致战争,因此战争的结果往往并不大幅度改变边界。第二,大国之间爆发现代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使爆发也要尽力避免全面摧毁敌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战争潜力,否则也将沉重打击本国经济利益,对大国的全面战略焦土轰炸越来越难以出现,大规模核战争的实际可能性逐渐降低,同时,战争范围不仅扩展到海陆空天电五维军事手段的合成作战,更扩大到军事手段作战和非军事手段作战特别是经济金融作战的2维合成作战。第三,大国之间即使出现现代战争其主要过程也会异常短促,将以突然发生突然结束的短促的高烈度冲突的形式出现,从传统角度衡量没有压倒性的胜利者;相反,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则往往打成绵绵不绝的长期的低烈度持久战。

4 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将促成国防战略的转型。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来看,传统的保卫国境线的完全防御型国防战略到2008年之后将开始发生转化,在此后5年的时间内,将形成新秩序下的国防战略,军队将根据经济全球化分工合作构成的利益要件分布去保卫国家利益而不只是按照国境线保卫国家利益,中国军队走出国门保卫国家战略利益的时代必将到来。

这篇文章给了不少人以启迪,此后不少相关的论文专著问世。司令员此后在两次见面机会里与那个人作了长谈,特别就中国的西线军事斗争深入交换了意见。一次大型演习时在直升机上司令员问那个人:那么说你的那篇小说形式的文章要到2012年左右公开出版了?那个人笑笑说,不一定非要走那个形式了,其实03年已经出了嘛。

982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