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3
土地政策是其中的一项。现在台湾初定,眼前的硝烟刚刚散去,但是台湾人民的对战争的顾虑仍然严重:日本人此次武力控制台湾未成,会从此善罢甘休吗? 美国人会不会反攻回来?听说美军在伊朗那里打赢了的,缓过手来之后,会不会武力干预台湾?岛内有人反对**驻军,**如果撤军,岛内会不会重燃战火?台湾近年来正在变成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四战之地。变成四战之地的原因是台独势力强行推动分裂活动造成的,也是日本右翼反华势力把台湾看成是其资源航线上的不沉的航空母舰的出发点造成的,当然也与美国反华势力奉行的以武力恐吓变相支持台湾分裂活动的一贯政策密切相关。台湾变成四战之地的结果之一,就是岛内群众严重缺乏安全感,包括手里握有不动产的人们焦虑着如何保住不动产的价值。显然,大炮一响,房子炸坏,就没有价值了,明天可能被炸坏,今天人们就不愿意买了,大家买房意愿下降,房价就大跌,房屋需求下降,土地价格也就下跌,房地产价格下跌,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人贷款抵押不足,银根被抽紧,就造成产业萎缩、经济下滑的连串恶果。因此,持有房地产的人在保值的愿望下,他们必然对购买安定的地区的不动产感兴趣,没那么多现金买的情况下,最好能把手里不安定的不动产换成安定地区的产业,也就是说,如果把手里安全无保障因此价值也无保障的房地产换成中国大陆和欧美地区的房地产,人们都乐于去做。只不过,欧美地区的物业价格未必合适,而我们则可以乘势推出两岸房地产置换政策。允许台湾人民以其持有的台湾土地房屋置换大陆的土地房屋,参考新加坡的做法,予以99年和999年两种所有权,或者在修订有关法规后一次到位给予永久所有权。
台湾城乡间土地可以按平均3万-50万新台币1坪来概估,即合约200万元人民币-3000万人民币1亩范围,台湾民间已经形成共识,三通迟早必行,三通将是台湾土地的最后一次升值契机,其直接作用一般围绕于通商口岸附近,此外,台湾土地仅依赖本岛经济力量已经没有大幅升值的空间。以接近顶点的地换升值潜力巨大的地,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投资升值价值自然无需多言。而且,台湾人民数十年来外移移民严重,除了基于发展考量,也是基于安全稳居的考量,这两种考量都能被置换大陆土地房屋的方案解决。这一点比两免三减税更有吸引力。不动产置换案推出后,台独势力建立在本土土地资源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基础被我们挖掉了,在经济和政治上台独党必然归于消亡,“形神俱灭”。台湾当局如果对台湾人用其台湾土地换得大陆土地不予承认,那么这个不予承认必然造成台湾置换者推动统一以求美梦成真的政治动力,建立在期望利益的基础上,大量台湾的土地所有者将积极推动置换合法化的立法司法实务,泛蓝阵营借机争取到基层工商业者和本土土地所有者的大量支持选票,台湾业者急于结束不动产置换的灰色状态希望立法确凿明朗,这就使许多原先属于独派观点的本土人士转变立场支持统一进程。
大陆沿海口岸城市土地和内地一些发展快速的城乡甚至山区、农业林业经济区、旅游经济区的土地价值曾一路快速攀升,从几千块人民币1亩升到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一亩,2007年底之前,价格一路上升,到2008年春夏达到顶点,在奥运会后大陆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仅从商业角度看,2008年底到2009年间出现了买进的机会,构成了物业交换的商业利基和商业时机。
大陆房地产的由升转跌,来自几项原因的合力,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个因素,房地产商们都是白手起家,也就是空着手来的,完全靠贷款,所以房价必须高。房地产商要从银行拿出贷款来,自己什么都没有,抵押什么呢?只能抵押要盖的房子。**那么多年,大家都没有钱,从80年代起步,万元户就很了不起了,拿到银行贷款是唯一快速发展的道路,怎么从银行拿到贷款呢?虚画出房子来抵押去拿,大概是仅有的办法之一,从套贷款的角度,容易理解为什么房地产运动风起云涌。银行给的抵押比例是60%的话,要想贷款盖成本3000元1平米的房子,只得标价房子5000元1平米,5000的60%才是3000贷款,所以房价高不是市场供需的原因而是贷款抵押比例的原因,如果有自有资金呢,就不必标出这样的高价,比如有每平米2000元的自有资金,那么贷款1000就够了,房子按市场标价4000也就差不多了。自有资金多房价不会虚高,但国内开发商是空着手的,自有资金实际为零,全靠贷款,房价也就虚高不下。这样标高的房价无法把房子实际地全卖出去,也就无法还清贷款,到期前要想还贷,只好开发新房子,以新贷款来还旧贷款,新贷款要满足新房子成本的需要还要满足还清旧贷款的需要,所以要把房价标得更高,才能抵押到够用的贷款,所以房地产被贷款需求驱赶着房价越标越高盖的规模越来越大,不管群众的实际需要是中低价的住房,也不管旧有的还没卖掉,就又盖出一大片没人住的别墅,名义上或许有人买了,实际上那也是用按揭手段套贷款的需要,所以大批“卖出去”的房子空着没人住,在刚解决温饱的中国出现了大批高档房屋被“买走”投资等升值的欧美发达地区也不常见的超级“富裕”现象。
**减低房价的手段,因此是对资本主义供给学派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增加供给,而是使用了形式上减小供给的手段——央行提高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不得不留出更多的钱当作准备金不能放贷出去,贷款利息相应提高,房地产商借钱的难度大大增加,还旧债的方式不能再用借新钱了,而是要回到老老实实卖出房屋还贷的正路上,要实际卖出房子,就要按照群众的实际购买力标价,房价也就自2007快速加息周期的开始而开始实际下降,先是暗着降,变相地降,后来发展到明着降,高档房屋热降温了。
大陆房价升降的另一个原因是官员的政绩观。一些干部认为升迁凭政绩,政绩凭GDP,GDP呢,实打实的没那么快,立马见效的就是房地产——一亩农田打粮食种菜一年的产出是多少?几千块钱罢了,如果改成建设用地,干房地产或者建开发区,那一亩地按地价计入产值可就是一亩几万几十万了,打多少年的粮食够这个数? 所以平了青苗盖房子,GDP就立竿见影上去了。可是这样一来,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转为农民工,怎样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呢?房地产圈钱运动协会说那就让农民工去盖房子嘛,于是就要开发更多的农田转变成建筑工地,也就让更多农民失去土地转为农民工,城市边缘,大片空闲房屋迅速向外蔓延,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怎生了得啊!大量的投入和那些有人“买”没人住的房子一样,被积淀于正常的再生产循环之外,市场里名义的钱没有减少,但是市场里有效的东西减少了,钱与东西的总的比值就是每份东西多少钱,也就是物价,有效的东西减少而钱不减少的结果,就是分母减小而分子不变,表现为物价升高,也就是通货膨胀。房地产拉动钢材价格急涨作为国内通货膨胀的开端,只是一个表征的现象。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任其发展下去,它只能止步于一个极限,那就是经济崩溃。于是,**在推出保护农民工政策的同时,强调提出更为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并一再强调,三令五申,可惜有些人已是骑虎难下——盖房子的不盖新的就拿不到新贷款还旧债,批地的不批新地就无法堵住千万不能曝光的一些窟窿。“事急矣,如不堵上,必定曝光!”我们惋惜地看到,某些能力非凡政绩素著的市领导,因为被迫挪用了不该挪用的资金而锒铛入狱。 **说话你们不听,就不得不采用铁腕了。内部整肃之后,央行于2007年底-2008年间多次升息、提高法定准备率,釜底抽薪,减小物价的分子,结合一系列清理积淀分母的措施,终于在奥运之后控制住了通货膨胀。
从2008年夏到2009年末一年半的时间,中国的通货膨胀被控制住,加息周期基本结束,股市反转回升,日线图走出大大的V字,房地产价格在挤压“抵押比例泡沫”后企稳,美国的房地产抵押债券二次抵押的圈钱骗子们和社会大众一起觉悟——原来借的钱总是要还的,美国在重新检讨举国借债经济模式的同时,中国也在检讨低技术资源消耗型初级产品世界工厂的缺失,两大拉动巨头气喘吁吁痛定思痛重新上路之际,世界经济也和中美经济一样,走过了一个V型,复苏了。经济学界在此之后有不少人写文章探讨经济周期大幅缩短的现象,有人归结为高技术时代信息时代的经济周期必然越来越短,中国国内也开始从理论上认真研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回对**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可是认真多了,不少官员感慨一番,一些专家学者放了马后炮,亡羊补牢,起到了积极作用。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东海问题精彩纷呈,那个人放出了一匹黑马。
两位智者都在思索。一人想到李中岳在2008东海问题精彩纷呈之际放出的那匹黑马,另一位从耳机里听到今日太阳升起后台湾岛内民众发生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台湾社会的基础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