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让周三就发稿。 壮士笑注)
――――――――――――
1181
一个半小时后,一森佑元下了飞机,风尘仆仆赶到了会社本部小会议厅,室内高管齐聚,看来已议了一阵子,从大家望向自己的目光看,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大家的目光有点盼救星的神色。大家长一森三木端坐**位置,面沉如水,一贯喜怒不行于色的他,此刻看过来的目光,竟也闪示出急切之色。
心里暗暗满意自己这个日本青年战略家的影响和地位。和一森三木交换了一下眼光,看到老父颌了颌首,一森佑元说:“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请诸君充分发表。”
部长A明白一森佑元是想先扫清外围。清了清喉咙说道:“从主权方面看,双方都没有承认对方的界线,不过有两点看起来日方占优:第一,**区围绕日本的中间线,远离中国的大陆架线和200海里线,甚至包括了日本中间线以西属于中国的一块;第二,他们把尖阁列岛部分区域划入**区的想法,未能实现。但是,油气田本来也是围绕于日本线附近的,中绳海沟附近没什么油,即便有一点,海水过深技术上也难以开采,所以就油论油,讨论集中于日本线附近也不奇怪,不能说就是(日方的)胜利。”
部长A的助理补充解释:“中方让我们入股春潮,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主权,只是在春潮油田为他们的主权油田的前提下,在东海上开办一个中方绝对控股的中日合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还少么,别说海上争议区附近,就是他们大陆本土上,也不少了。所以说入股春潮不能理解为日本在主权上的胜利。”
理解一些呼之欲出的结论要由一森佑元去作,别人不便代言,部长B帮着扫清技术外围:“日本的胜利在于可以实质性获得石油了。我们知道,随着大陆架倾斜,越往东面的海水深度越深,到中绳海沟一半距离上既已很难开采,日本线以东的大片区域虽然在技术上是可以开采的,可是成本呢?技术上可以开采并不表示在经济上是可以赚钱的。日本线日方一侧要么在技术上无法开采,要么在成本上不利开采,这是我们获得许可,却迟迟没有在日本线日方一侧动手开采的原因。
据初步考察,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100年的天然气以及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足以使(日本)从天然资源贫乏国家一变为天然资源大国。另外按照惯例,地下资源横跨好几个国家时,要根据储量的比例分摊利益。但令人窝火的是,至今我方在东海的海洋调查只局限于地质构造的基础调查,想跟中国谈‘按比例分配’,却拿不出具体数据来,经济产业省的资源能源厅甚至连详细调查计划都没有,手里没有要求分摊利益的油气田数据资料,如果答应按国际惯例的合作开发,我们实际上开不了价,也还不了价。中国人则已经干了34年了,不要讲数据,油气都经管道输送宁波供应了,这种态势下,我们不去步壳牌和尤尼科的后尘,也是无奈之举。
中方的最佳策略,本来是拖延下去。拖延下去,一直到天荒地老。春潮油田已确认的储量即不低于80亿吨,中国人在油田的西部打进去许多根管子每天抽吸,经水下管道输送到沿海的春潮小镇枢纽站加压输送往宁波――长三角地区,地质勘探的风险期已经过去,他们清楚知道哪里出油,我们索要地质资料他们当然一直拒不交付,所以他们只要在日本线中方一侧出油地点不断打下井去加大产量加速抽吸,二三十年之后即便达成协议也剩不下什么了。奇怪的是,这次他们突然让步,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策略,压力是什么?策略又是什么?
为什么中方突然放弃拖延策略?这才是我们眼下要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还是放着那个结论不去讲,转过头去问:“C君,中国人是怕我们在技术进度上超过他吗?”
日经产油的C技术总监是采油技术权威,此时站起来发言,为大家澄清了一些技术上的疑问:“中国人的压力应该主要不是来自日本的技术方面。日本国内虽然也有强大呼声要我们放开手在日本一侧开采,认为凭着日本的技术实力可以后来居上,跟中国人比抽油速度,并且最后能把中国人比下去,实际上,惭愧的是,日本的采油技术还没有这么高超,要比速度的话,很难比过中国人。首先,他们起步早,比我们早了三十多年。其次,钻井难度我们这边比他们那边大许多,水深与难度并不是成正比的,再次,我们就是钻下去,也不能保证一定出油,”
部长B插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就在春潮油田对面比着打井,他哪里打一口,我们就比对着打一口,怎么会不出油?”
C技术总监有些没好气:“这是起码的技术常识!要知道,春潮油田不是连成的一大片,不是一个2万多平方公里的大池子,我们自己说的中国人那边抽吸的虹吸效应会洗干净我们这边的油气,那只是政客们做秀的借口!是说给国内的外行民众听的,中国同行在讨论时就这个问题嘲笑我很多次了,我是羞愧难当的!春潮油田和许多油田一样,是一小片一小片密集分布构成的富含区域,不是地下的一个整体的大池子!钻探的难度就在这里!我们,我们,(嘴唇开始抖索),我们那边受中国同行的嘲笑,国内还要面对无知之辈的指责!(越说越气) 其实都是政客们的无能,你要真的那么强硬,当初宣布中间线时就应该紧贴着中国人的钻油平台!那样就可以确保他们打一口出油的井我们就打两口出油的!你们当初是在中国人钻了井以后才想起来划出中间线的,就这样你们还把线画的离中国人的井有5千米! 5千米在技术上就不能保证出油了!一片小池子尺度可能整个还不到5千米!你们要么别主张,别画中间线,那样至少没有得罪中国人,既然主张了,就画彻底了,贴到跟前去,距离他的井200米!贴到里面去,把他的井也圈在内!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准备翻脸!你们这些玩政治的,软也软不下去,硬也硬不起来,两头都耽误了!”
部长B破例起身拿着C总监的杯子续了杯茶,一森佑元见状无言地接过来递给技术总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技术部门没有责任。我们都知道的。”
C技术总监意识到眼前在座的只是本集团的高管人员,并非自己嘴里指责的政客,本集团虽然是执政党掌门的企业,却还不等于政府。大家在洗耳恭听的,是自己的技术分析。
顿了顿,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刚才想讲6点技术因素的,现在一生气略去后面的不想讲了,只是恨恨的说:“韩国重工的地下管道技术能不能顺利跨越海槽?这个还在其次,我们上次提报的L型曲线钻油,可以紧贴着中间线下管子L型横着走,一直伸到他们那边的油里去,为什么不批准经费?除此之外,技术上我们也没什么可以吓唬中国人的了!”
D襄理认为此事与自己有直接关系,虽然层级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插言道:“恐怕L型钻油也是吓唬中国人的吧?”
一森三木抬了一下手,制止了即将爆发的技术争论,示意请E部长发言。E说:“从政略方面分析,中方此次让步,意图不在联日制美,不在台湾,也不在西边要采取什么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