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侏罗纪后期与白垩纪前期,智慧龙族逐渐建立了各自的文明,划分了地盘,相互征战,扩大领土与资源,从而繁殖更多的族人。
白垩纪中期,各大陆智慧龙族数量达到了巅峰,外加各种兵龙、工龙等其它工具龙,整体数量达到了数百亿头,甚至某些大型族群比如水龙兽,单一族群数量都过了十亿。
同时大部分恐龙的体型都非常庞大,所需要的食物、资源数量更是惊人。
智慧龙族虽然在其中已经发展了千万年,但由于恐龙天性和身体的客观原因,无法像灵长类文明一样大规模耕种。所以为了消耗族群数量,各智慧种族(不止是恐龙一族)达成协议,通过征伐厮杀来降低族群规模并承诺某些族群数量降低到一定规模可以随时退出征战保有基本领地。
但是,即使如此,蓝星资源也在不断地消耗。
终于在白垩纪后期,几乎所有有条件的智慧种族科学家都监测到蓝星的地壳运动加剧,地震与火山爆发的次数逐年增多,全球气温也在缓慢降低。
这也直接导致大量的动植物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作为蓝星统治者的恐龙一族,由强大的陆地智慧恐龙族多个首领牵头,包括当时的飞行类、陆行类、两栖类、水生类等等上百智慧龙族和兽族,开启了一场关乎整个蓝星物种命运的会议,持续了数十年,历史上称之为“诺亚盟约”。(画圈圈,要考的)
详细盟约涉及数万种族,无法一一列举(不考,没记住,当时我也刚出生没多久,没参与这次盛会),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各大种族科学家预测,估计百万年后蓝星将再次进入某种循环怪圈,即将到来冰河期,物种大灭绝,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各族有脑子的用脑子,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力气的卖力气,开启地心世界建设工程。
而我也有幸见证了并参与了这伟大的工程,也见证了蓝星的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工程方面没啥可记的,各个族群都在出工出力,比较困难的一些问题,比如软流层岩浆如何处理,地幔深处压力怎么办等等,都在科学家们的手中攻克,毕竟智慧龙族中一些强大的个体(不是体型大,是之前我们提到的精神力,脑域开发达到60%以上的个体在一般种族都可以称之为强者),可以在岩浆改变甚至形成一个通道。
数万种族的强者也都纷纷为了种族的延续在地心世界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按照后世的说法,那都是能够移山填海的神仙。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总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或者关键节点,很多强者也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精神力枯竭也在咬牙支撑,导致当时至少有数千强者陨落。
地心世界建设工程确实过于浩大,我刚成年后精神力就超过了50%,在经过种群特训及一些特殊药材的配合使用,我的脑域开发程度可谓一骑绝尘,具体多少不方便透露,反正就是老高了,天赋族群数一数二吧,也就那个被后世人叫做伏羲的家伙比我稍强那么一丢丢丢。
说到伏羲,跟我同时期的天才少年,总有谣言说他是我哥,拜托,我比他出生还稍早一些的。当然,作为第一批蓝星观察员,他的初始行政等级是比我高一些的。(画圈圈,要考的,是行政等级,而不是军衔,蓝星观察员是我们的行政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