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娃微微一笑,说道,“吉团长,变死守,为活守。”
“你把你的的兵力,分一半出去,在你对面的铁路桥上,还有公路桥,同城门之间,形成一条有梯次的纵深防御带。”
“顶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排的兵力,注意,这一个排的兵力,就是在敌人发起进攻之时,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然后,就是迅速后退!”
“一个梯次的纵深防御阵形,足可以给敌人造成更大的杀伤。”
此时的郎娃心中,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打不过也要打。
但是,打还不能瞎打。
明明打不过人家,你如果再同人家瞎打,你肯定就是在找死。
人不找死,不会死。
一个不找死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怕死的人。
只不过,一个不主动找死的人,好像更知道死亡的价值。
而且,说的如果再明白一点儿,更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死。
这个知道怎么去死的概念,也就是一个人,让自己的生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个连这只有一次的生命,都不知道珍惜的人,那就是再给敌人,去保留那更多的生存机会的人。
这就是郎娃的观念。
郎娃说的对不对,吉星文也不知道。
但是,吉星文却按照郎娃说的去做了。
趁着晚上,敌人撤兵的机会,吉星文在城外,做了梯次纵深防御部署。
吉星文的观点,那就是城墙的宽度,一共不到三米,把自己的部队,都摆在这样一个狭长的通道上,一是显得有点儿拥挤,不利于部队的展开。
而对于已经做好了攻城准备,即有重炮,也有迫击炮,还有掷弹筒和重机枪的敌人来说,那无疑,就是把自己的人,在城墙上码好了,给敌人当靶子。
被动防守,就要总是处于一个挨打的处境。
主动出击,就是在为胜利,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果然,第二天早晨,七点多钟,敌人又上来了。
而且,这次,好像是做足了进攻的充分准备。
而同时,吉星文也按照郎娃的建议,做好了防御准备。
吉星文在城外,一共设置了五道防线。
除了第一道防线之外,吉星文在每一道防线上,都布置了一个狙击手。
第二道防线的狙击手,就是郎娃自己。
第三道防线的狙击手是小五。
第四道防线的狙击手是老四。
第五道防线的狙击手,分别是莫凝怡,**,老三。
郎娃之所以在第五道部署了三个狙击手,那就是因为,第五道防线,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第五道防线,除了是城外,保卫城门的最后一道屏障之外,第五道防线,还肩负着负责接应城外部队,在必要的时候,撤入城里重任。
双方就是这样僵持了一整天,也没有什么动静。
第三天,却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当局正在准备同日本人谈判,想着和平解决宛平城的争端。
郎娃让这个消息给气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