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道。你讲一下印象就深了。哦。”程博问:“乡上不是有敬老院吗?那两老五保户怎么不到敬老院来养老。”
“他们不愿意。”昌龙说:“他们说他们才六十过点,吃的动的就在家种点地,养点鸡鸭,喂两头猪,加上政府的补助。一年也是不愁吃,不愁穿。要是生个病什么的,就叫杨树林开车送他们来乡卫生医院。要不就到前进村的卫生室看病。他们是五保户,又交的有医保,看病用不了什么钱。我们乡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生不比市医院差,就是科室有些不全。”
“嗯。”程博问:“杨树林人怎么样?”
“很和气。”车开出了繁华区。昌龙加了车速,对程博说:“他们这个小寨子,就是一个大家庭。五保户是杨树林的亲大伯。还有的杨树林也叫伯,叫叔。他们是一个太爷还没出五腹的子孙,”
“我看资料,杨树林在家养鸡还是不错的。”
“是不错。他为了他娘和他的孩子,他两口子就留在家。主要是喂鸡,养了几头猪,栽了一些果木。一年下来收入还是不错的。”
“那其他村民怎么不留下来?”
“可能他们想杨树林一个人还行,要是他们都留下来,就会有个饱和度,也许就卖不出去了。你看。”昌龙叫程博看车窗外说:“我们这到了前进村,这里是大寨。陇夯寨归这个村管辖。前进村农家乐,乡村游搞的不错。陇夯寨还要进里面,要缓缓的上个坡,没有什么支柱产业,也没有什么游乐设施。从城里来玩的人大多走到这里就不进去了。也有人开车上去看一下也就回来了。程副乡长要在这里停一下吗?”
“不用,直走。”程博看着车窗外问:“刚才路边那家‘农家原汁味餐馆’。看来生意不错?”
“是的。”昌龙说:“老板叫吴进华,也是当兵回来。”
“是吗?”程博脸上有一丝笑意。说:“我们从陇夯寨回来,就到他家吃饭。”
“要不我们先打电话订餐。”昌龙说:“不是节假日,现在又正忙秋收。”
“不用打。”程博说:“要是有,我们就吃,没有就不吃。”
“嗯。”昌龙说:“他们家炒的鸡,鸡蛋,鸭子有一些都是从杨树林家买的。自己也喂一些,小菜都是家里自己种的。”他们说着话出了前进村继续往前,上坡又走了半个小时,他们到了陇夯组(寨)。还没进寨子,就听到了欢呼雀语声。原来是好些人在摘梨子。昌龙把车停在了路边对程博说:“这是杨树林家的梨子园。”
“嗯。”程博应着,他们一起下了车。
“树林大哥!”昌龙站在路边对着梨园喊。
“哎!是小昌!”听着应声。程博看到从树上下来一个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他把身上的挎包放到地上的筐里,手上拿了两颗梨子高兴的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