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惊一乍,惹得众人皆啼非笑,有甚者眼泪都笑出来了。</p>
李志明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指着凌云,大张着嘴,刚想说什么,却又听到凌云大声喊道,“有了。”</p>
“哦?”</p>
众人止住笑声,目光四射,想要看看他,到底如何圆场。</p>
“咳咳…”</p>
凌云连咳三声,又朝他们笑了笑,众人不禁对他恨得咬牙切齿,这小子闷坏!</p>
</p>
就在众人不注意间,凌云大声朗诵道:</p>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p>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p>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p>
…</p>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p>
不到两分钟,凌云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背了出来,此诗孤篇压全唐,囊括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天上飞的…真是上天下地,包罗万象。</p>
众人还沉浸在凌云的诗中,久久不能平复。</p>
二愣子是第一个先反应过来的人,一脸不可置信的望着凌云,似乎在想这首诗真的是他作的吗?</p>
这等冠绝古今,意境超凡脱俗的诗,怎么会在一个十三岁的人嘴里念出?</p>
赵恒反应过来后,双手用力拍打,发出“啪啪啪”声响,大声颤声道,“好好好,凌解元,不愧是凌解元,安南省乡试第一名,实至名归。”</p>
随即哈哈大笑道,“此诗一出,谁与争锋?哈哈哈…”</p>
此诗艳惊四座,场下众人形色各异,有震惊,有嫉妒,更多的还是不愿相信,这首诗竟然出自凌云之手。</p>
因为鹿鸣宴凌云就给他们的印象,活生生就是一个不太会作诗的人。</p>
事到如今,哪怕他们难以接受,也不得不承认,这诗不仅完全符合赵恒的出题要求,更是一首冠绝古今的绝句。</p>
这正如赵恒所说的,此诗一出,谁与争锋?</p>
最为惊讶的还是洛天依,她万万没想到,这等在她看来,无人能作得出来的诗,竟然真的让一个平平无奇的瘦小少年,作了出来?</p>
这是什么概念,这道题,在岳麓书院,在京城,三年来无论是各大儒,还是高中进士的大才子,均无人能解。</p>
以至于在他们看来,这本就是无解之题,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做得出来。</p>
而今,竟然被一个解元破了题,这要是传到京城,怕是会一举惊人,名动京城。</p>
凌云注意到洛天依钦佩的表情,不由得向她眨了眨眼睛,眉目传情,后者被他肆无忌惮的调戏,娇羞般低下头,脸红耳赤,尽显女儿姿态。</p>
凌云失望的叹了口气,随后看向赵恒,询问道,“世子殿下,可曾满意?”</p>
:首先得解释一下,书生没有刻意卡文的习惯,有时候就刚好写到哪,思路断掉了。</p>
写过文章的朋友应该有这种体会,脑子里明明知道剧情怎么发展,他就是写不出来,写了删,删了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