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
礼部重地先哲堂已经站了不少官员。
来此地的不仅有六品以上的礼部官员。
就连隔壁的吏部也来了不少人看热闹。
这些人官服补子五花八门,从低到高,绣鹭鸶的、绣白鹇的、绣云雁的、绣孔雀的、绣锦鸡的,每样都来全了。
穿青袍的站在后面,交头接耳。
穿绯袍的则神情倨傲地站定在前。
整个大堂的最前方供奉着无数先哲,最低一排的全是泥胎像,供奉着近百年以内的大儒、文宗。
铜身像则供奉着历代虚圣、半圣。
银身像则是代表历代亚圣。
最大的三座金身像则供着孔圣人、孟圣人、朱圣人,犹以至圣先师孔圣的金身最大,孟圣次之。
茹太阿和左悬领头拜过诸位先哲。
而后,两位尚书大人分别给诸圣上了一炷香。
待到敬献先哲的供香燃尽之后,茹太阿喊道:
“今有镇国诗文现世!”
“我等现已查明,那两篇镇国诗文的作者皆未踏上儒道修行!”
“这两位作者乃是不世出的儒道种子,我等请开春秋碑!”
“请诸位祖师为其开道!”
随着茹太阿最后一声喊出,众官齐声高喝道:
“我等请诸位祖师开道!”
一切礼仪性的东西走完之后,左悬和茹太阿带着众官走到一块硕大的石碑之前,两人合力打出一道才气。
下一刻,就见那块石碑缓缓运转起来。
各种符文、经贴、诗画在石碑上一一浮现,整个现场变得极其绚烂。
也不知是从何时起,一股股极具压迫感的气息在石碑的边缘游荡。
这些气息,每一道都不简单,有刚猛狂暴的诗意,也有杀意冲天的才气,或是大气磅礴的词意……
这些气息全部蠢蠢欲动,一旦外界有与之呼应的东西,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冲出石碑。
礼部和吏部的诸多官员看着春秋碑激发出的各种异象,眼中都有一股明显的艳羡之意。
礼部的春秋碑是以前朝第一学宫的中的春秋柱为蓝本打造。
几百年间,知道有多少大儒,多少文宗往其中注入才气、浩然正气、各种文宝,等待有缘人的召唤。
就连大永朝的当世大儒、文宗,各种儒道中叫得出名字来的大佬,都往里面寄存过宝贝。
留下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帮助后辈文人修炼。
没有踏上儒道修行的凡人,一旦被里面的宝贝相中,顷刻之间才气贯体,凝聚文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往常有人写出有品级的诗文,礼部官员送出一些上品文宝、浩然正气,对于后进末学就算是天大的嘉奖了。
如果作者没有踏上修行,顶多送出一些品相好的才气,引导对方洗筋伐髓,凝练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