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孙明看来,便是人欲;而【理】,则是人最本质的道心。
人心即人欲,人欲去除,即是回归道心。
说到心与理,那么就不得不提朱熹。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王守仁的存天理去人欲,是完全不同的。
“灭”与“去”。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朱熹是把人欲和天理当成了两个独立并存的事物,说人心要听从道心。
而王守仁的去人欲,是指的消除私欲,就是利己,自负,攀比傲慢这一范畴的较为负面的情绪,而且王守仁解读的天理之心和人欲并不是两个并存独立的东西,都是一个心,只不过这个心被人私欲遮蔽了,所以就成了人欲,而去除私欲就回归天理自然而然的心。
光从这一点上来看,孙明觉得王守仁便不愧圣人之名。
比如孩子爱父母,之所以不爱就是因为利己自私,而去除自私利己的私欲,自然回归天理,也就是父母冷了自然会关心,父母热了自然会购凉席。
同理,反过来也一样。
父母照顾孩子不是为了孩子长大后去赡养自己这份功利心,而是爱孩子,孩子饿了给其做饭,饿了烧水。
如是而已。
而所谓的心即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心)根上用功,那些形式都是枝叶(理/形式/道理)。
不过说起来,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孙明沉思···
忽然有所感悟。
王阳明的存天理去人欲是指的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他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具有这个天理之心的,只不过是被自己好名好色好利的私欲所遮蔽了。
这个天理心,本来是明是非。
放到现实中举例,无论是服务客户,孝顺父母,忠义国家,不需要去课本上学习,如何做那些形式,只需要把自己内心的私欲拔除。
这些私欲驱逐后自然保留的那些,那就是存天理的心。
这个自然的心是发乎于心,真诚的,不是效仿什么形式和表现的,这个心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去做。
且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是不拘泥于各种形式。
有术无道,止于术。
有道无术,术可求。
而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有术(理)无道(心),止于形式,浮于表面。
他的意思就是说人可以通过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后明白,有个天理的心,然后他这个天理的心是学来的,不是你本来就有的,是课本上的知识得来拼凑的。
然后用学来的“理”去消灭“人欲”,让人欲听命于天理,潜台词就是这两个是同时存在的,对立的事物。
相比王阳明的心即理,差了不只一个境界。
然而悲哀的是,大多数人都是能够适应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而且还做的不彻底。
孙明感叹一句,随即想到:“我该给王阳明什么样的奖励呢?”
视频马上就要结束了,孙明也知道每盘点一个人物,他们都会获得相应的视频奖励,本来是由诸天视频剪辑软件自己判定。
但因为诸天论坛的开通,这个判定标准来到了孙明。
也即是说,奖励由孙明来决定。
孙明本来奇怪,盘点就盘点,为什么要给盘点的历史人物给予奖励。
系统的回答是:因为他们所在的世界都是平行宇宙,且因为盘点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历史进程,因此奖励是给予他们的补偿。
“先生,你吃好了吗?”蕾姆、拉姆两人放下了碗筷,最近的问道。
“嗯,吃好了。”
孙明点点头,让蕾姆、拉姆两人收拾碗筷,自己这是前往了训练室,思索道:“王阳明的奖励么,延寿丹肯定是不行的,我并不能干涉到其他的位面,要是到时候被朱厚照给抢了,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系统,你有什么推荐吗?”